专访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宋妮雅:音乐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以下文章来源于公益时报 ,作者于俊如
公益时报.
旗帜鲜明地扬善
编者按:
2020年3-6月,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为“快乐合唱3+1”项目县--湖北黄冈麻城市和湖南永州江华县开展了为期15周的珂达伊音乐教学法在线公益培训,培训已于6月下旬结束。培训后,江华县教育局以此为基础组建了教育系统音乐教师微团队,通过微团队引领全县音乐教学发展。麻城市以此为基础组建了音乐背包客团队,鼓励参培教师一对一帮扶薄弱学校音乐教师,助推薄弱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和合唱团发展。
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自2018年就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建立合作,并在湖南郴州和永州江华县开办两期现场珂达伊音乐教学法公益培训,为来自25个市/州的700余名乡村音乐教师开展讲座,不仅提升了乡村音乐老师音乐课堂教学能力与个人专业知识素养,也让匈牙利的老师们对中国乡村地区的美景、美食和音乐老师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合作的背后,凝聚着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宋妮雅女士的悉心耕耘和付出,今天一起来了解她的故事吧!
正文转自公益时报
“我很重要,别人需要我,我付出努力,可以达到目标。”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宋妮雅总是告诉参加合唱团的孩子们要这样想,而且认为让孩子们意识到这点非常重要。
作为从小受益于“珂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宋妮雅,本身的声线条件并不好,但是她也参加了合唱团,并且特别骄傲可以成为一名合唱团的成员。在宋妮雅看来,合唱比赛得第一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喜欢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
“我的专业跟音乐没什么关系,但是我喜欢音乐。”宋妮雅在谈到为什么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广“珂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时候说道。她说孩子们在合唱团学到的,不是说个人要变成什么样,而是参与一个团队,学会倾听,学会融合。
高度契合的音乐教育理念
作为汉学博士,宋妮雅在幼儿园里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要当考古学家,并从小就开始学习中文,研究中国的古汉语文化。也正是因此,她才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5年,宋妮雅在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建立了“珂达伊”音乐教学点,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做了“珂达伊”教学点的文化中心,致力于在中国介绍、推广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的匈牙利珂达伊音乐教学法。
在宋妮雅看来,音乐教育本身是跨界性的,在学音乐的同时,对于记忆力的锻炼、团队协作、注意力培训、找到学习的快乐、融入社会等方面都有作用。
同样是2015年,由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运作的“快乐合唱3+1——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项目开始实施,主要方向聚焦在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及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
在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李克梅看来,合唱不仅是审美教育,“还培养孩子们安静倾听、团队合作、表达情感、彼此分享的素质”。她深信音乐是有力量的,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珂达伊音乐教学法提倡普及,认为音乐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权利,而让每个小孩都能接受好的音乐教育,依赖于他/她们的指导者是否是好的音乐家、教育家,这与“快乐合唱3+1”通过赋能老师赋能学生,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有质量的音乐教育的愿景高度契合。
这让宋妮雅和李克梅一见如故,并于2018年开始了长期的合作。
截至目前,她们已经先后为700余名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了现场培训,既让中国一线乡村教师对匈牙利国宝“珂达伊”音乐教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效提升了老师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让乡村孩子们能够快乐享受音乐、热爱音乐,也加强了中匈老师们对湖南、湖北各地风土人情和音乐教育现状的了解,以音乐为桥,实现民心相通!
为贫困地区孩子开一扇窗
谈到第一次见面,宋妮雅对德清基金会的一行人印象很深,项目有内涵,人员也在很用心地做事,尤其是看到贫困地区孩子的改变,是需要付出很多才会有的效果。
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的主要方向聚焦在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及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其推出的“快乐合唱3+1”是指项目搭建了三个平台,分别是教师培训平台、学生展演舞台、成果展示平台,汇聚多方资源,来实现一个愿景,即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有质量的音乐教育。
而“珂达伊”音乐教学法对乐器要求少,适合在乡村基础硬件条件较薄弱地区推广,有效利用可在歌唱过程中提升合唱团员的节奏、音高、语调、听觉、内在听觉、即兴创作和记忆水平等水平,与“快乐合唱3+1”项目需求高度吻合。
这让宋妮雅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就是通过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的合作,可以将“珂达伊”音乐教学法推广到更多的贫困地区,惠及更多的孩子。宋妮雅希望,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融入社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宋妮雅看来,学习音乐是一种工具。之所以提到“融入社会”的问题,是因为在一个合唱团唱歌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事情。这个团队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参与,只有每个合唱团成员都唱了,才会有合唱的感觉。“一个合唱团有很多团员,都有各自的作用,他们需要一起配合,如果他们不配合,我们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合唱团。”
合唱团可以说是一个多人的“小社会”,在合唱团中,音乐是一个工具,通过这个工具,他们可以学会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参加合唱团,这个“小社会”的合唱团团员们,也有机会融入大的社会。比如参加合唱比赛或者展演活动,融入更大的人群,“快乐合唱3+1”项目就设计了这样的阶梯舞台,送孩子们到大城市去参演合唱比赛。但是比赛获奖不是最重要的目标,重要是的去享受这个过程。
2019年,“珂达伊”音乐教学法作为匈牙利优秀教育文化项目被写入匈牙利创新和技术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2022年教育合作计划,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从民间走向更大的舞台。
首推线上教育
于今年6月份刚结束的“珂达伊”音乐教学法线上公益培训,在湖南江华、湖北麻城开设四个班,为24名音乐老师提供15次在线课程。这是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和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首次尝试在线教学。
“这是一个新的培训模式。”宋妮雅说,此次参与的人数相较于前两年的250人、500人而言,减少到此次的24人,除了因为是首次尝试之外,还因为“珂达伊”音乐教学法要求的互动性比较强,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水平,达到一个“质”的变化,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授课老师和学员的互动。如果线上参培老师太多,就没办法一对一给老师进行互动和作业批改,所以此次培训限制了每个班的学员是6人,而且之后也是以小班制为准。
虽然是小班制,但是宋妮雅认为此次培训尝试是成功的,通过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合作进行线上培训的经验和模式,双方可以开发网络课程,打破地域限制,从而扩大受益人群。
音乐教材的本土化尝试
“给农村老师的教材,如果让她唱巴赫,或者西方的歌曲,与给她一个中华民族的歌曲是很不一样,对于自己熟悉的歌她更容易接受。”宋妮雅说。
在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合作的过程中,宋妮雅及其音乐专家们学到很多很多新的知识,也越来越了解中国,认识到中匈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现在正着手做一本本土化的教材,选用中国的歌曲,在后期与德清基金会的合作中就可以给到老师们。
因为珂达伊音乐教学法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希望珂达伊教学法也能与中国民间音乐结合的,这样才最适合当地的老师。在宋妮雅看来,接受培训的老师们如果通过自己所熟悉的音乐、歌曲学习的话,他们对音乐会有另外一种态度。
当然这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中国民歌不一定是古老历史流传下来的,而是某个作曲家新作的,属于个人,这与匈牙利认为的民歌概念不一样,双方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差别。
又比如低年级的老师和高年级的老师的水平不一样;好的院校的老师跟一般学院的老师的水平也不一样;有的老师注重珂达伊教学法,有的老师注重奥尔夫教学法,有的老师重视达尔克罗兹,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还有的老师看五线谱,有的老师看简谱……
这些差异问题,在宋妮雅看来,都能解决。做事情不是说今天说了,明天就做了,这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未来的发展,宋妮雅希望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继续深入合作,不止是在湖南、湖北,还希望扩展到中南五省其他贫困地区,让更多人受益。
而且,希望到“快乐合唱3+1”项目县农村去,参与某一个合唱团的工作,发展适合一线音乐老师的教材。
米多多简讯
会同行·新冠疫情对基金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6月28日,由湖南省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会同行”第二期主题沙龙会在湘江之畔圆满落幕。湖南省教育基金会秉承“共享、共创、共建、共进”的理念,积极助力公益慈善组织携手同行。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处长杨柯、副处长刘彬莅临指导,来自21家基金会和机构的50多位公益人士参加。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对基金会的挑战和机遇”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展开了气氛热烈的探讨。
前排左三为李卫英秘书长
前排左四李红婷老师手中就是米多多哦!
德清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卫英受邀参会,她表示:危和机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德清基金会应需而动,疫情期间捐赠200万元,支持黄冈和安仁两地抗疫。
往年德清公益都会通过走进乡村学校给师生们送去歌声,但是由于今年疫情的原因,大家没办法亲自前往,怎么办?德清基金会应时而变,应势而思,加强内部管理和项目梳理,将项目升级。积极开展线上音乐下乡行培训,截止目前,德清基金会已在在11个县邀请13名专家,为近500名教师进行线上免费授课培训,“希望教师能好好利用此次在线培训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好每一节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