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一门值得每个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必修的线上“金课”

2022.11.24 517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音为有爱 ,作者音为有爱

 编者前言/郭声健最近,有这样一门线上课程,正慢慢吸引在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关注。它由一线年轻的优秀音乐教师示范教学、工作室领衔人音乐名师解读课例、博士生导师亲自主持;它较好地将音乐教学实践与理论对接、将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对接、将一线音乐教师与在校音乐教育大学生对接。这门“三对接”的音乐教育课程,就是依托全国基础教育音乐名师工作室联盟优质资源,由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联袂打造的《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直播》课。直播课每周1节,每周六晚整点播出,已经开课4周,首轮直播将持续13周时间。从开播到现在我们收到的反馈来看,这门课程的效果是令人称道的,用“好评如潮”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由此,我在想,当首轮直播结束之后,我们可否将完整视频组合、整理成一门线上课程呢?实话实说,这是我在当初策划这个活动时根本就没有想过的。本人这辈子从来没有报过什么精品课、金课之类的东西,但我想这门课程,完全可以被打造成音乐教育本科生与研究生心目中的“金课”和“精品课”,这样的课不需要评,由大学生自己认定就好。这门课程的性质本是“公益”,我们不要那么“功利”,我们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包括在校大学生、在职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在内的所有音乐教育者们从中“受益”!在这里,我想先跟大家分享几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方向在读研究生写的观看昨晚直播课感受——

  彭远杨:我想不到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有哪一门课程能有如此大的价值每周六晚上的《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直播》,不只助力了乡村美育,对每一位音乐教育专业的在读学生和任何想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音乐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对高等教育中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我想不到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有哪一门课能有如此大的价值,兼具实践性与理论性、即时性和现实性,优质的教育实践的展示与时兴的教育观念和理论的阐述相结合,向我们展示正在发生的生动的教育现实,让我们看到了基础音乐教育世界正在缓慢而稳健的改变(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学生学情、教学技术……),拉近了我们专业学习与真实课堂教学的距离,还能通过倾听优秀一线老师们职业成长之路的分享,预见性地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就课程师资来讲,“一线年轻的优秀音乐教师示范教学、工作室领衔人音乐名师解读课例、博士生导师亲自主持”不仅是高配置且结构科学互补;从课程环节来看,“课例观摩、名师点评、交流研讨”,既保证了我们在观看真实的教学课堂时产生的最直接、最完整地感受,又能在后续的点评分析中,帮助我们将具体的直观感受,进行理论化和体系化的梳理,将我们在感觉层面的收获通过理性反思沉淀下来,而最后的交流研讨既保证了直播课堂的互动性也防止了随意漫谈的低效率。并且固定的每周六长达2个多小时的直播课,它不同于短时效的、启发性的讲座,已经足够胜任一门必修课了,它的综合性(包含音乐专业知识、音乐教学方法、教师教育、职业规划……)、包容性(可以面向各种类型、各种需求层次的学生或老师)、前沿性、实践性等等,赋予了其无可比拟的价值,所以无论是谁都能在这样的课堂中有所获。

 昨天晚上陈老师的课堂,给我最大的感受在于他的个人教学魅力,如此全能的音乐老师,自信而强大的气场,自然而又准确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再加上各种教学环节设计的丰富和衔接的流畅,整体感觉就是很难不被这样的老师和这样的课堂所吸引。也正是陈老师的课堂,让我不禁想起那句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音乐老师,提高音乐课堂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最佳也是最根本的途径可能就是提升教师自己的艺术修养(包括艺术技能和人文知识两个方面)。其次就是关于教师职业成长方面的启示,一方面,学无止境,在任何阶段我们都需要、也能够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所以努力一定是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如果可以能够进入一个好的团队,能够得到提点、欣赏和帮助,无疑是会更有助于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也能够用团队的力量与智慧帮助到更多的人,在更广的层面上实现我们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郑佳欣:陈老师的课简直就是我的“梦中情课”

在没有与学生提前磨合的前提下,能让学生从胆怯到主动参与,能让众多观摩教师从正襟危坐到欢笑频频。我想这一切都得益于陈老师自然放松的教态、热情洋溢的语气、娴熟高超的声乐与钢琴功底、奔放率性的舞蹈、极具感染力的人格魅力。我在观看直播时看到许多老师发来的弹幕都是:“这不是老师吧,是导演、是演员!”“陈老师太多才多艺了,钢琴舞蹈声乐样样精通。” 甚至还有老师说:“我都坐不住了,这样的课我也想上!” 能让我们这些脱离了稚气的成年人再次对小学音乐课产生兴趣,这一定是因为陈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能力。

最出乎我意料的有两点,第一点是我一直以为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和平台造就了这位无比全能的老师,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完美的音乐课竟然是出自一位已在村镇小学执教七年的老师之手,不过后来听到郭老师说陈老师是福建省教师基本功大赛五项全能的第一名,我对此便不再感到意外了,只是更加感叹陈老师这样完美的老师仍愿意七年如一日守护着乡村的学生,这份大爱的情怀比任何高级的职称都让人心生敬佩!

 陈老师的专业水准是无可挑剔的,但我想这堂自然、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参与的课堂一定是与学生多次磨合后得到的结果吧。再次令我瞠目结舌的是,这堂课是陈老师与学生的首次见面!大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优质公开课都是教师与一个固定班级的学生磨合多次后的成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不会冷场,才能确保学生能按照课程的进度完成本堂课,而陈老师带领的学生不仅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内与他建立亲密熟悉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在完成教学目标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全心身地投入并参与到陈老师创设的“化妆舞会”中,着实令我对陈老师及这堂好课赞叹不已!

 刘一泊:这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快乐”陈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看到有弹幕留言说:陈老师是全能艺人加奥斯卡的结合。这句话也表达出了我的心声,因为从课堂的前十分钟我已经感受到了陈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良好的教学体态以及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这些不仅吸引着在场的学生,同时也不断吸引着我,真是完完全全被陈老师所代入到这场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中去了。课堂有一个环节是需要学生两两配合,学习探戈的舞步,有学生反映舞台很挤,这时陈老师快速回答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让我无比佩服陈老师的教育教学机智,用巧妙又具有深意的语言,化解课堂中出现的尴尬或问题。

 让我感到“快乐”的第二点是源于学生,特别是学生创编舞姿的环节让我完全沉浸其中,嘴角也跟随课堂中学生开心的笑而一直上扬着。在陈老师的课堂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对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这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正是教师环环相扣的引导,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在聆听、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每周六晚的线上直播活动不仅是音乐教师们的聚会,对于在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直播的每堂课例都是干货满满,值得我们反复观摩,思考,总结其深刻意蕴。我相信有这么多优秀前辈们在音乐教育道路上的指引,音乐教育后浪们也会不断吸收榜样的力量,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柳婧:一堂至美的小学音乐课作为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学校为我们安排了教育见习、实习的理论实践机会,那时候我们都会有感而发:中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可真难上啊!当我们要准备公开课的时候,遇上欣赏课就变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重点都令我们迷茫。

 感谢陈老师这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欣赏课,让我们对欣赏课程有了更多理解和体会。首先,课程的一开始,陈老师以亲切的语言和姿态走进学生,用节奏踩点的方式导入欣赏课堂《化装舞会》,其中启发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回答和思考,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其次借用信息技术手段,用可视化的“脚印”图片、模进走向的曲线让学生来理解歌曲的拍子以及具有大跨度的音程跳进,通过认识休止符、升记号、顿音、连音线,层层递进理论知识却不失趣味。最重要的是陈老师的教师示范极具个人魅力,让学生了解探戈音乐的基本风格,面向全体学生,参与到舞蹈演示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笑中学。最有意思的是结尾处用爵士风格对世界名曲《两只老虎》进行改编,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探戈音乐的听辨能力,切实感受到音乐原来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整堂课下来,陈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独具魅力的授课方式让我沉醉不已,将唱、奏、编、跳有机结合起来,化繁为简去渗透各个音乐要素,注重整体与部分的结合,尤其是应变能力非常强,当评论区里大家问到:在异地教学借班上课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新同学新环境,师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破冰呢?陈老师有一句令我动容的回答:“每一次借班上课都是一场未知的惊喜。”反观我们也即将走上音乐讲台,也要面对陌生的学生,我想我应该会从陈老师这里记下葵花宝典——给予学生尊重,从记住他们的名字开始;拉近师生距离,从交汇美的感知启程;解构至美课程,从学习名师课程积累。

 吴静:陈老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陈进文老师《化妆舞会》的课堂十分精彩,课堂氛围活跃,陈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姿教态都让人觉得非常自然、亲切,整堂课的各个环节衔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简单的一个主题,运用声势律动、图像谱、填词、舞蹈创编等多种方法,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教授课程内容,每个知识点的教授都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非填鸭式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的印象。在课堂中我注意到两个细节:第一个是舞蹈教学环节,陈老师将探戈中双人肢体接触的搂抱动作改为了掌对掌的接触。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改动会缓解学生害羞、尴尬的心理,从而营造一种舒适、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第二个是舞台较拥挤时,陈老师用一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维持了课堂的秩序,体现了陈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又融入了德育。

陈老师在课堂中不仅展现了他的音乐技能还展现了他的舞蹈天赋,唱跳俱佳,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了探戈音乐和舞蹈独有的色彩。在许多的学校都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老师擅长什么,就教什么,教学思维和实践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下。在观看的过程中,我看到有评论在说,因为不会跳舞,《化妆舞会》这一节课是直接跳过的。当今音乐教育需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要唱、跳、奏、演具全的教师,可实际这样的老师是十分缺少的,师资的问题必将影响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甚会导致学生丧失对艺术课程的兴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