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瑶歌合唱——踏歌而来,击鼓而唱
盘国翠
中小学高级教师,江华县语文骨干教师,在江华县关水阁完小任教语文,英语,负责学校瑶文化传承的文艺编排。
嘿哎,嘿哎,嘿哎,来嘞香~~~
太阳出山照盈盈
茶花开得满山红
唱起歌声飞上天
歌声落在你身边……
在德清“快乐合唱3+1”合唱片区赛中,关水阁完小的孩子那混着大瑶山泥土和青草味的原生态瑶歌《来嘞香》《物语》扑面而来。
这是我今年排练的两首原生态瑶歌合唱,很幸运获得了河路口赛区的最高分。
我是小学语文、英语老师,平时喜欢哼哼唱唱,但对于“音乐”,除了能识得小学课本里几曲简谱之外,其他的,我是真一窍不通。在我的意识里,合唱还不简单吗?不就是把一首歌大声的、整齐的演唱一遍吗?
真正与合唱结缘是2016年德清基金会“快乐合唱3+1”公益项目落户江华,随后被学校派去长沙参加“快乐合唱3+1”合唱训练营。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音乐老师、专家,让我对合唱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了敬畏之感,知道了合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来嘞香》的诞生
最初把瑶歌融入到合唱中,是因为河路口镇是上伍堡平地瑶聚集之地,这里的瑶族文化氛围很浓,每到赶圩或是节假日,村民成群结队,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在一起对歌,悠扬婉转的歌声在山山岭岭间飘荡,孩子们从小受到瑶歌的熏陶,我想,合唱曲目何不从瑶歌中选呢?
上伍堡平地瑶歌大多是男女对唱的情歌,歌词表达不符合学生。我找到李谋燕老师,把歌词进行修改。考虑到歌词的瑶语押韵及上口,在某句词,甚至某个字上斟酌再三。“歌声落在你身边......”那个“落”,曾用“飞”“飘”,最后决定用“落”,好唱而清晰。
烦恼的是,我不是本地人,虽然会讲一些平地瑶话,但发音不准,经常在孩子们面前闹笑话。我向本地老师请教发音,随着外来文化的融入,很多瑶话被汉化,一个字的发音要问好几个老师才能确定。把歌词拟定好之后,我试着用前几年采用的曲调唱,总感觉没有新意。可不可以换一种曲调呢?在李谋燕老师的帮助下,找到广西富川平地瑶歌的曲调,试着唱。咦,还不错,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它了! 就这样,《来勒香》诞生了。
“跷跷板”与“合唱谱”
有了歌词,有了曲调,可没有歌谱,自己编谱吧?结果谱子编出来一唱,不对味。谱子出不来,合唱怎么搞?声部怎么分?瑶歌一直就只有一个声部的,怎样还要弄出一个声部来呢?好多的问题困扰着我。
在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突然想起在教师合唱团训练时,许孔轩老师给我们上合唱训练前的分声部练声,几个声部的和声清晰又融合,就把这些简单的和声加进去吧。
两个声部,分开唱挺好的,合在一起时,低声部常常被“淹没”,我指着高声部不停地喊,“弱,弱.....”。好吧,声音是弱下来了,可只有低声部了。我又示意高声部“强,强……”这样时高时低,玩了好几天的“跷跷板”。
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孩子来说,也真够难为他们了,他们跟我说:“老师,我本来想这样唱的,结果声音像不由自己做主似的。”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后来,虽然好点,但两个声部还不是很和谐。
没有合唱谱,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唱,于是,我把歌词在黑板上这样写:
要“炸”了
《物语》是音乐人赵成科的原创歌曲,即万物有语。这是一首高山瑶歌,我是高山瑶人,民族之间的文化应该是相通的吧。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感觉很亲切,很有一番童趣!于是把高山瑶翻译成平地瑶,教学生唱。但演唱效果不尽人意,因为一方面,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来嘞香》上,另一方面,我自身能力的原因,演唱这首歌时,一开口就“炸”。想把歌曲进行一些处理,可比赛临近了,来不及了。再说,孩子们习惯了之前的唱法,担心一改,怕他们唱得阴不阴来阳不阳。
“鱼鱼鱼鱼鱼鱼鱼鱼爱游泳诶,鸟鸟鸟鸟鸟鸟鸟鸟爱飞呀”,让孩子们用弱声,可一到这高音部分,便如脱缰的野马,任我指挥这根绳怎么“拉”也“拉”不住,就在演出的台上,孩子们照“炸”不误。
击鼓而歌
指挥和伴奏是让我最头疼的事。没学过指挥,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有时候,打着打着,那双手都不是自己的了。歌曲的处理不到位,孩子们也跟着我犯错。
还为伴奏的事犯愁。比赛规定,必须要钢琴或是电子琴伴奏。可我们这连个谱都没有的,让人家怎么伴?用竹子自己打节奏?去年、前年用过。突然想到我们瑶族人的长鼓,找到乡里的木匠师傅,做成小型的长鼓,用自制的长鼓边打边唱。
“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
“嘿哎,嘿哎,嘿哎,来嘞香~~~”
节奏感十足的鼓声伴着瑶歌在校园里唱响。
小合唱,大舞台
孩子们喜欢合唱,每天中午早早的就来到合唱排练室,每一句歌,每一个动作都练得那么认真。顾不得喝上一口水,一练就是一中午。
“我们这是要去沱江表演吗?”
孩子们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
“我们要是表现特别好就能去。”
一阵欢呼之后,孩子们又进入紧张的排练之中。是呀,对于农村小学的孩子来说,能够登上县城的舞台是他们的梦想!
这次的合唱比赛出现的问题好多,但只要我们认真地做,细心地改,我相信我们的原生态瑶歌合唱不仅会走上县城的舞台,还会走上省、全国、全世界的舞台。
母语是根,歌声是传承
母语是根,是魂,传承是每个江华人的责任。合唱是线,是桥,让孩子们爱上母语,爱上瑶歌,爱上瑶文化。江华的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一颗钻石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我不是一个专业音乐老师,但愿尽绵薄之力让瑶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听,孩子们的《物语》唱道:
“当有一天,我们不知道森林叫什么,我们瑶人从哪里来,要回到哪里去,到那时子孙,不会讲母语了,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