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县级合唱比赛”赛前辅导合唱团排练,干货满满!
桑植县作为“快乐合唱3+1”项目开展第三年县,在经过了项目启动、校长座谈会、音乐下乡行、合唱训练营、班级合唱比赛、片区合唱比赛等项目活动后,2017年11月9日将开展“快乐合唱3+1”县级合唱比赛,验收三年项目成果。
桑植县教育基金会、教育局高度重视此次“快乐合唱3+1”县级合唱比赛,在比赛即将来临之际,为比赛之前仍有许多合唱问题的19支参赛校合唱团雪中送炭,特邀请德清基金会委派的本县“快乐合唱3+1”项目合唱指导专家唐平波老师进行赛前辅导合唱团排练活动,唐老师诚邀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合唱指挥教授、龙山县合唱指导专家沈加林老师和他的优秀弟子刘奎宏一同前往、助力合唱辅导。
唐平波老师在此次赛前辅导合唱团排练活动过程中、结束后,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他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快乐合唱3+1’桑植下乡行有感”文章,与大家分享,在唐老师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乡村合唱事业发展中,老师们缺的是什么?合唱团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该如何去解决?同时通过唐老师的眼睛和文字,我们一起来看看项目开展3年来桑植县合唱事业的长足进步和斐然成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快乐合唱3+1”桑植下乡行有感
受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委托,湖南省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指派我为国家级贫困县——桑植县对口帮扶的合唱指导老师。三年的“合唱扶贫”,桑植县经过了班级合唱比赛、片区合唱比赛,现有19支队伍走到了县级合唱比赛的阶段。
10月27日,我再次来到民歌之乡,指导并检验三年来的成果。名为“指导”,实为“学习”。当地浩如烟海、脍炙人口的“桑植民歌”令我如痴如醉,着实过了一把瘾,当地的群众、学生和老师热情、质朴、务实的作风,让我这久居城镇的“学生”收获颇丰。
我邀请了吉首大学的沈加林老师和他的学生刘奎宏一起来完成19所学校的合唱指导工作。感谢他们为公益事业的付出。
通过这次的亲身体验,我深刻的感触到边远山区师生的困难和不易,也由衷的敬佩李克梅理事长公益思想的伟大!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帮助他们的身心成长,是一项多么伟大的事业!我何等荣幸能参与其中!在“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的道路上,请记住两位杰出贡献者——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李克梅夫妇。
这次的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桑植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指派了体卫艺股聂仁涛股长、教育基金会段万毛秘书长两位专员全权负责。各学校从校长、老师到家长、学生,无不全力配合。更为感动的是,有的学生家住深山区,走路到学校要两个小时,却无一人迟到缺席,有的学生甚至带病参加排练……老师们没有加班费,即使学校距离较远,也义无反顾的乘车一个多小时来指导学生唱歌……可圈可点的事迹太多,无法一一例举。
虽然现在的学校在当地的村镇可算得上最“豪华”的建筑,但是却没有一所学校有像样的排练场地,没有一所学校有像样的排练用琴。学生们都是挤在一间教室里唱歌,有的甚至只能在操场露天排练。更为心酸的是,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音乐专职教师,只能由该单位懂音乐、好爱音乐的老师来教。相比一些发达城市,学校的排练场地、隔音板、塑胶地毯、专业的合唱台、宽敞的空间一应俱全,配备音乐学院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师资力量,更让这些贫困山区的学校只能望其项背。
可是,这里老师们的执着、坚持,同学们的毅力、耐力,却足以令一些发达城市学校“汗颜”!
老师们对合唱知识的企盼与渴求,真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我做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都在用心的记笔记,拍录像。有位老师远在外地参加培训,得知有“专家”来指导,“恨不得打飞‘的’回来”......
老师们也想多走出去学习啊!可是,即使是到省城长沙,来回也要十几个小时,没有通高铁,驱车一个多小时才能上高速。我算是一个“砖家”,我愿意把自己在各地培训学习得来的“砖”,搬到这里(佛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搬砖的人家”。
在合唱教育中,这里的老师究竟需要缺什么?知识?理念?技能?
一、缺乏开发学生音乐潜质的理念和手段
在选材上,老师们没有把握好尺度。有几所学校,因为音准的问题,我一一测试了学生的音准能力,其中,一所学校的合唱团有2/3的学生音唱不准,校长当机立断,从每个班重新地毯式海选,经过我的测试,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音准合格率不到十分之一。当时我就直言不讳的与校长交流,肯定是音乐课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的音乐潜能没有得到开发,要不然不可能有这么低的合格率。校长无奈的告诉我,他们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
合唱团的优劣,首先是材质问题,音准能力差的学生进来,老是唱不准,这对音准能力好的学生不公平,他们享受不到音乐的美感,何谈快乐?虽然合唱是大众教育,人人有资格享受,但是可以不在学校合唱团,可以在音乐课上体现,可以在班级合唱中实现啊!音准能力不好,要么是天生的五音不全,要么是音乐潜能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上帝是公平的,关上一道门,必然会打开一扇窗。五音不全的孩子,也许在书法、美术上有极高的天赋呢?也许在逻辑思维、语言运用上或者体育方面有天赋呢?为什么不能人尽其才,而非得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他们不适合做的事?——值得思考。
这所学校通过重新选拔,再次进行排练,效果却比原先排练了十多次的原合唱团好得多。也就是说,选材不当,前期的辛苦工作成为了“无用功”。
二、缺乏科学的合唱教育理念和技能
最典型的现象是,对乐谱的教唱不够扎实。有的老师为了图方便快捷,几个声部没有唱谱,直接教唱歌词,造成多个声部总是在音准上合不到一起。我曾经告诉桑植县教师合唱团的老师,必须先教唱乐谱,如果直接唱词,虽然前期轻松,但是排到后面你就会有无尽的“烦恼”。
于是,我示范了教唱乐谱的方法,过渡到歌词的手段和多声部音准配合的方法。总结一个原则,宁能唱一百遍谱,唱一遍词,也不能只唱一遍谱,唱一百遍词。
其次就是对合唱声音的理解,某些学校的合唱团声音全凭“喊嗓”、“白声”来实现。缺乏“弱声”训练的理念和方法,缺乏对声音的松弛度、通透度的理解,更缺乏合唱声音融合度的手段。有些老师虽然已经懂得“弱声”训练的重要性,可是因为对合唱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够,不能有效的前后链接。在“弱声”训练之后如何进行更进一步的音质训练?
每所学校短短两个小时的排练指导,无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我只能边示范方法,边帮老师们理清排练和训练的思路。
再次就是队形的设计对合唱声场的影响。有些老师甚至是按个头高矮来排队。我告诉他们,合唱只能按声音来排队,不能看高矮。我根据作品的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声音特质,对几所学校合唱团进行了队形上的调整,声音明显比原来好多了。
最后,是老师们的指挥技能缺乏,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积累。
三、缺乏先进的合唱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大家重视本地民歌,教育局规定每所学校合唱团必唱一首桑植民歌合唱。在当地,桑植民歌是人人会唱。孩子们唱得欢,也唱得好,有的团甚至是无可挑剔。我不由得夸他们:“唱桑植民歌,你们是全世界唱得最好的!”可是唱另一首非桑植民歌时,问题就多了。
首先是选曲上,缺乏视野,老旧歌曲还是占多数,新作品少。
其次是乐谱上,几乎全是简谱(包括三所高中学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只有一所初中学校(陈家河中学)是用的线谱。
再次是伴奏上,虽然已经摒弃了伴奏带,但是多数用的即兴伴奏,没有伴奏正谱。当然这也受条件限制,音乐老师匮乏,钢琴老师更少,全县仅有的几位钢琴老师,全部被约了活,忙得不亦说乎。
最后,就是合唱作品版权意识不够。因为缺乏与外界沟通,只有极少数的几家是购买的乐谱,并且还不是原版,在网上买的盗版。
虽然存在诸多的不足,但是这三年来桑植合唱教育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成绩斐然。
1、 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群众歌咏”思想,没有了形式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歌舞合唱”。这一点,连张家界市(桑植是隶属该市的一个县)都自愧不如。前不久,张家界武陵源区(经济发展最好的一个区)举办合唱比赛,参赛队伍几乎都是“歌舞合唱”。
2、对合唱声音的概念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明确了“轻声、高位、直声”的基本思想,进一步认识到了对声音质量的要求需做到“松、通、亮、圆、润”。部分老师已经掌握了声音融合度训练的技能和方法。竹叶坪学校、澧源镇中学、廖家村小学、沙塔坪学校等学校的合唱团,合唱声音的质量、融合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准。
3、音乐老师的指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拍点、图示的准确性,速度、力度的提示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4、选曲上有了进步,一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合唱曲入选了本次比赛。像《太阳出来了》、《蓝蓝的夜蓝蓝的梦》、《水母鸡》等作品。澧源镇中学的张娅妮、李佳佳老师甚至能自己改编作品参赛。
5、难能可贵的是,激发了全民合唱的热情。从县级领导到教育局、各学校校长,从音乐老师到学生、家长,对合唱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改观,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合唱教育中所体现的谦让、尊重、合作、交流、分享等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被认可。班级合唱比赛,片区合唱比赛都是在广场上进行,这无疑为合唱的大众普及和大众影响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当地没有音乐厅,也没有较好的剧场)。
6、引发了合唱教育的持续发展模式,为其他各方面教育的均衡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1)组建了“澧水之声”教师合唱团,教育局和教育基金会下拨专项经费,每周五下午和晚上定期排练,不定期聘请专家来指导。
(2)各学校开始筹建常规学生合唱团,部分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开始融入合唱教育的因素。像澧源镇中学、一小、竹叶坪学校等单位,已经走在了前面。
(3)德清基金会“快乐合唱3+1”项目之后,桑植县教育局将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合唱艺术节,以此推动全县合唱教育的发展。
(4)激发了教师继续教育的热情,很多老师在经过“快乐合唱3+1”项目活动之后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近一年来,已有多人次外出参加各种合唱培训,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次下乡行指导,亲身体验了孩子们的快乐合唱。每所学校都是全民参与,孩子们积极、热情、欢快的歌唱熏陶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带着他们玩,带着他们做放松操、节奏操、律动操、气息操,引导他们唱出各种不同的音色,找到自己喜欢的音色,大家都玩嗨了!
在陈家河小学,我调侃的问孩子们:“唐老师帅不帅?”孩子们报以调皮的回答:“不——帅!”引得周围的老师、家长都笑了,孩子们也笑的前仰后翻。
每到一所学校,临走时孩子都依依不舍,拉着我问:“老师什么时候再来啊?”在桑植四中,高中学生很多配有手机,临走时围住我们要电话要微信......
德清基金会的合唱扶贫,使桑植县的音乐教育开始富裕起来了。
给我的一个感触是,参加了德清组织的培训的老师明显比没参加培训的老师水平要高,参加了教师合唱团的老师明显比没参加合唱团训练的老师水平要好。几位新招进来的老师,合唱理念明显落后,有一所学校居然还在唱齐唱,唱歌也是大白嗓。有几所学校的合唱开展的不错,经过了解,指导老师都是教师合唱团的成员(无一例外)。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经验,让孩子们快乐歌唱,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水平,教师合唱团无疑成为可持续教育提高的捷径。组建和发展当地的教师合唱团势在必行啊!
呼吁有更多的企业家、慈善家和合唱界的同仁大力关注和支持边远山区的合唱教育发展工作。
德清的这把合唱教育之“火”在桑植县真正点着了,相信会越烧越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合唱一家亲,这次赛前辅导不止唐老师感慨万千,同行的沈加林老师和刘奎宏老师也被孩子们的童声给点燃了热情之火~
刘奎宏:这次有幸参加桑植县赛前辅导,看到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合唱可以做的这么好,让我感到特别惊讶,相信这和德清基金会的推动以及教育局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希望各校能成立有梯队建设的常规合唱团,并坚持排练。
本次赛前辅导合唱团排练活动
干货满满
老师们收获满满!
相信在桑植县“快乐合唱3+1”县级合唱比赛上
将会带着他们的合唱团大放异彩
让我们一起预祝比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