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质朴的音乐欣赏课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彩云追月》
2022年3月23日“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第十一课《彩云追月》,是第二期12节课中唯一的一节初中音乐课,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韩玉荣音乐名师工作室选送,执教者为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音乐教师崔璨,主持人由浙江音乐学院二级教授;音乐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义教《艺术课程标准》修订专家崔学荣博士担任。
米多多
让我们先看看网友们对这节课的点评吧!
主持人崔学荣老师
看到这个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彩云追月》课时,我感受到这会是一场跨地域、跨时空、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同时有一种对异域他乡音乐老师的好奇,心想为何执教者不凸显新疆维吾尔族学生能歌善舞的优势,或者利用新疆风格的音乐素材呢?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在直播中寻找答案吧……
1“老练”的年轻教师崔璨
崔璨老师是“天山英才”名师工作室团队中年龄最小、工龄最短的年轻教师。在这堂课中,崔老师又拉二胡又弹琴、巧用纸片做打击乐器,即会带动学生,又会把控课程,其音乐素养之高,让网友们不禁感慨,她一点也不像入职2年的新老师。
PROFILE
崔璨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音乐教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韩玉荣音乐名师工作室成员
课程亮点
1.现场拉二胡演奏主旋律。课前,崔老师现场演奏传统民族乐器二胡,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彩云追月》主旋律中的东方音乐之美,让学生快速融入音乐的情境之中。
2. 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课件。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精心设计了展示课件,绘制了“彩云”、“月亮”为动画效果的旋律线,通过音画结合的方法,增加聆听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成音乐的画面感。
3. 用电子琴演奏流行风格的《彩云追月》。在拓展部分,为了让学生体会传统音乐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发展与流变,感受传统音乐蓬勃顽强的生命力,老师现场又使用电子琴来演奏流行风格的《彩云追月》,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传统与流行的碰撞,传递出作品背后深刻的文化意蕴。
4. 引申月亮在中国人心中的独特意义。参考2022年北京东奥会中“一鸽都不能少”的情节,引导学生通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意,理解月亮在中国人心中的独特意义。
韩玉荣老师点评:
指导本课时,我基于对“月亮是夜晚第二美好的东西,第一则是艺术”的理解,利用不同艺术的手法体现的艺术之美,在文化互鉴之中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醒学生心中的家国情怀,在《彩云追月》的旋律中理解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寓意。
从简单的识谱,到完整的演唱一首歌,感受文化的力量,产生情感的升华,这是一个孩子最质朴的学习过程,而老师的用情用心,必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充满爱与希望的种子。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课堂。作为一名工作两年的教师,崔璨还很年轻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应当更谦虚地进行反思。
崔学荣老师点评:
崔璨老师的课质朴真实,情真意切,站位高、立意深、意境美。
站位高。体现在以“月亮”为母题喻意中华民族拥有的团圆美满的共同情感,力图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用这一文化情愫激发新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及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立意深。体现在本堂课营造出“月圆、梦圆、人团圆”这一审美追求与理想境界,这也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用音乐揭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自身所暗含着丰厚深邃的文化意蕴。
意境美。体现在用音乐的自然之美、音乐的情感之美、音乐的风格之美、音乐的文化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崔老师从着装中国古典美的旗袍、到亲身用二胡示范《彩云追月》主题,动态图谱的课件呈现的韵律之美,给学生带来音乐意境的美感体验;在聆听乐器音色、模仿核心节奏与固定音型、哼唱主题旋律等多样化的活动中,感悟民族管弦乐所传达的音乐性、文化性和哲理性,让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基因扎根学生们的心田。
2
才华与美貌并存的名师——韩玉荣
PROFILE
韩玉荣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中学正高级音乐教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能手
工作室成立于今年的3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项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工作是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批有创造力、有影响力的教育型名教师、引领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支撑全区教师高质量发展的一支“天山英才”教育领军团队。
老师!我要怎么爱你,你才能留下来
韩玉荣老师工作室团队在一次乌苏市支教的经历中,在结束的那一天,当她们坐上汽车准备离开时,一位哈萨克族小学生追着汽车哭着说:“老师!我要怎么爱你,你才能留下来”,现场老师都流泪了。韩玉荣老师说,这句话到今天还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也是我不忘初心,争做优秀教师的动力。
从前期直播备课中,韩老师带领着团队模拟了一次又一次,力求直播时完美呈现。
3专家剖析——解读背后的用心良苦
PROFILE崔学荣
浙江音乐学院二级教授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义教《艺术课程标准》修订专家
请问崔璨老师,你在备课时选择《彩云追月》作为课题的初衷是什么?
《彩云追月》这节课是我在教学路上不断学习摸索下的一堂“成长课”。在人教版音乐书中还有很多与月亮有关的音乐作品,例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取决一个大胆的尝试,那就是希望让各个民族的孩子们都能够从小在心中培养起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维吾尔族孩子们大都非常热情活泼。对于书中像《青春舞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作品具有着天生的学习优势与接纳能力,但对于像《彩云追月》、《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传统汉民族音乐作品则缺乏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仍然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虽然受到多方面影响,但各个民族之间对于美好情感的追求却是惊人一致的,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帮助各个民族的学生们能够推开了解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大门,培养他们对于经典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音乐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让他们学会尊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感受传统音乐文化内涵中所体现出的兼收并蓄与血脉相依。
继续问崔璨老师一个问题,本节课教学是如何利用音乐手段带领学生感知音乐形象或文化意象呢?
首先,基于整体大于部分的原则,在导入环节,通过二胡音色特有的代入性,让学生积极的展开想象,从而在脑海中形成对作品整体的画面感。此外,带领学生感受并听辨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带领学生哼唱主旋律以及对比聆听的方式加深了他们对作品主旋律的记忆,从而得出:作品的第二部分正是对第一段旋律的承接,吹奏乐器组与拉弦乐器组分别代表了彩云与月亮。最后,在课堂中学生们以纸笔敲击节奏的方式,再一次体验了高胡与曲笛两种不同乐器之间的交替应答式的演奏,展现出了作品中云月相逐的灵动之美。但在划旋律线部分出现了选择音乐版本不一致的情况,以及在声势律动创编环节所用时间占比过大等,这些课堂中的遗憾都有待在后期的课堂中继续进行调整与完善。
崔璨老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如演奏优美的二胡音色创设音乐意境,设计形象的图谱展示出教师的数字化素养,现代风格的电子琴演奏,感受彩云追月的流变等,都显示出年轻的崔璨老师所具备的综合素养。正因为工作才两年,也为了年轻老师更快地成长,我还要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这也是以后提升的动力吧。
(1)注意音乐作品分析与音像版本的吻合度。
引子部分,老师板书呈现和语言强调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交替出现,在播放视频的这版本中却一直演奏的是附点节奏。还有课件动画与播放音频的引子音乐不完全吻合等。
(2)音乐知识的学习体验尽量与更音乐化的练习方式相结合。
切分节奏无音高练习与有音高的节奏的趣味性和音乐性;还可运用和声式的节奏练习
另外,单独拿出较长时间做的切分节奏的创意声势练习,拍桌子演奏效果与歌曲安静优美意境的契合度也需要再考虑。
教学艺术永远都是留有遗憾的艺术,没有哪堂课都是完美无缺的,能够发现问题不断矫正,才能实现更好的自己。
请问韩老师:作为扎根一线教学的名师领衔人,您带领团队积极研读刚颁布的艺术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备课上课。您能从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需求方面,谈谈您对高校目前应该做出哪些教育教学改革设想和举措,以适应当下新课标、新课改的师资培养的要求?
所以我想借用此次“天山英才”计划架起高校与普通中小学之间的桥梁。
在高校方面,应该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实习制度等方面做转变。
在课程设置方面,扩大专业选修课程的多元性,调整主要专业课程的课时比重,增加音乐教学法、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课程的课时,对和声、曲式与分析等的课程内容进行合并与减少课时。
在教学法方面,针对音乐教学法课堂,增加模拟教学情境下的教学实践与互动:课前说课、小组模拟教学、进行教学反思、观课议课、进行微格教学和切片诊断。
在实习制度方面,增大师范学生实习周期,这样能减少入职后的不适。同时,对实习中遇到的各种教学问题有更充裕的时间“回炉深造”,在大学学习中寻求解决办法。
另外,把基础教育中的优秀中小学音乐师资引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来。在大学里充分发挥基础教育优秀音乐师资的力量,设立一个由高校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团队。一起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下所提出的提出的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课程综合的理念。明确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课一曲,一课一歌。因此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音乐为主体,加强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此外,积极为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唱好中国歌曲,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以新课标为指引,实现“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变。
我在基础音乐教育以及高校从事音乐教育教学法工作也是32年了,虽然在高校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但长期关注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并开展相关研究,对韩老师说的《音乐微格教学》已经做了20年,趁此机会也向大家推荐一些基础音乐教师和高校音乐教育师生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首先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新形态教材《音乐微格教学》,充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里面有265个教学视频,可以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实现实时观看,一边看视频一边阅读课例文稿,能形象直观理解教师教学的艺术魅力所在,同时又能结合相关知识点提升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能力。
另外也做一个小小的公告:为了更好地响应2022版艺术新课,我也在准备修订《音乐微格教学》第二版,更好的贯彻落实艺术新课标、二十大报告和新文科建设精神,也希望能搜集一些一线音乐教师的落实新课标的教学案例或片段。谢谢一线老师们的大力支持。
4 被关注的直播间——来了新的打卡团队
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来直播间打卡
本次直播的评论区有许多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刷屏打卡,让学生来直播间打卡学习的是该校音乐系负责教学论相关课程的王旸老师。据了解,该校艺术学院音乐师范专业成立于1998年,目前在校音乐师范生560余人,大三学生会系统接受《音乐学科教学论》《微格教学》《音乐教师教师教学技能》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师范技能。
PROFILE
王旸
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任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直播前,当王旸老师看到崔学荣教授的分享,觉得这种直播课对本校在读的“未来的音乐教师”很有价值,既可以让学生们足不出户观摩一线基层教师的现场授课情况,还能聆听到名师专家的深度解读与课程评价,是未来准教师们难得的学习平台,因此组织了这次有意义的课外在线学习活动,学生们表示受益匪浅,期待后期的继续学习。
这大概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
我们的班主任很赞
这次除了陕西理工大学音乐学院的自发加入打卡之外,还有在直播之前组织本地的音乐教师,一起来参加这次的活动的项目县组织者,也是他们在默默地努力着,不断地引导着,让本地的音乐教育,慢慢地向前走着,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也是值得称赞的!
韩 艳
中小学一级教师,娄底市合唱协会会员。
当孩子们的眼睛里闪耀着快乐,歌声里飘荡着快乐,舞蹈里跳跃着快乐,故事里洋溢着快乐,这就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
黄闰进
遂川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主任。
艺术來源生活,音乐始于乡间。童年的美加上音乐的美,可以让孩子的眼看到的更明亮,耳听到的更清亮,心地也因此更敞亮。让童声在山间田野飘荡,让歌声在鸟语花香流淌,让孩子收获纯淸之声,德馨之福,唱出美好明天。
这一期《彩云追月》为我们演示了一堂最真实质朴的初中音乐欣赏课,也从崔学荣老师和韩玉荣老师一问一答中读到:高校与普通中小学之间互邦互动的教学相长“双育人”作用!那么在下一期的直播中,我们还能学到些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