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乡村美育E课堂第三周周记 | 聚焦课程综合,创云端美育新态势

2024.05.27 94 字号

乡村美育E课堂第三周周记

聚焦课程综合,创云端美育新态势

 

在安仁县金色的三月里,我们的调研之行满载而归,行囊中不仅装满了成熟的果实,还携带着待绽放的花苞。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滋养新一年的花朵,需要设计更加多元、趣味的音乐课堂,拓宽学生们的审美视界,从而真正实现云端育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音乐课程综合”为此提供了教学新思路,它强调以音乐学科为主体,须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旨在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E课堂第三次课的备课中,我们的轮值导师王朝霞教授为粤教版音乐教材执行主编,带领我们创新设计以“音乐课程综合”为导向的E课堂,本周授课小组从选题与教学设计上有了新的思考与行动。


本周授课小组为

一年级组:李玉怡(组长)、潘玲、邓昀芊、何林

二年级组:梁梓恩(组长)、李思敏、刘振菲、郑思翀、黎梦瑜

 

一、云端美育聚焦“课程综合”

(一)瞄准“课程综合”理念选题

粤教版小学音乐教材“诗乐画舞”单元是以“课程综合”理念而编写的系列单元,它们的特点是综合文学、音乐、生活(自然与科技)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丰富审美元素,呈现音乐与多元艺术的交融之美。

1.一年级:诗乐画舞(二)

诗乐画舞(二)为粤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包含《画(朗诵与演唱)》《春天来了(律动)》《两个犹太人(听赏)》《大海(朗读与演唱)》四首歌曲。分别强调了音乐与文学、音乐与美术、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引领学生一同探索音乐美、语言美、绘画美、舞蹈美等多元艺术之美。

 

 

本周一年级组选择了该单元中的律动课程《春天来了》,这一首愉悦轻快的歌曲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小鸟欢歌、群鸟齐鸣的动人景象。此外,当前正是金紫仙镇油菜花的盛开之际,春意盎然,这首歌曲恰与春天的气息完美契合。针对该课,我们以音乐与自然(生活)的联系为切入点,以“春天”为线索展开,融入学生当地文化与情境教学,贯彻“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文学”以及“音乐与美术”等课程综合理念备课,通过歌唱、舞蹈、吟诵以及绘画等多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以及创造“春天”的艺术形象,拓展多维的审美体验,丰富学生的审美资源,激发其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组《春天来了》课件)

2.二年级:诗乐画舞(三)

诗乐画舞(三)为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包含了《悯农(朗诵与听赏)》、《田家四季歌(听赏)》、《土风舞(律动)》和《捕鱼歌(演唱)》四首歌曲,这四首歌曲都和田间地头的劳作和海上作业有关,彼此围绕着劳动与生活的主题,强调了音乐和生活的联系。《捕鱼歌》与《土风舞》注重律动体验,体现出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学科综合联系。同时,因为此曲为台湾民谣,在介绍歌曲的时候会结合地理位置等知识,让学生理解和认识海边人民的捕鱼生活,体现出音乐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

 

本周二年级组选择了该单元中的《捕鱼歌》。其体现了音乐与劳动(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歌曲再现了渔民们捕鱼的劳动场景,表达了渔民们勤劳、乐观的生活态度。金紫仙镇的学生生活在内陆地区,对于田间劳作较为熟悉,但却海边渔民的生活较为陌生,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此了解更深,借音乐体会远在海峡对岸渔民们的生活,构建更为宽广的世界观。因此,本课拟以音乐与劳动(生活)的联系为切入点,以“海上劳动”为线索,贯彻“音乐与地理”、“音乐与舞蹈”以及“音乐与文学”等课程综合理念备课,引导学生在劳动的情境中,以“广府赛龙舟”文化导入、律动合作以及创设劳动情境等方式学懂、唱会、唱对味。让学生感受艺术和社会生活、音乐与劳动的联系,把歌儿唱进生活里。


 

(二)拓“课程综合”备课新思维

经王朝霞老师在教材分析指导中的深入剖析,我们厘清了“诗乐画舞”的单元联系、艺术融合以及学科综合等关系,为我们备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 一年级组《春天来了》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们将音乐与自然(生活)理念结合创设春天情境导入,设计了节奏拍念花名接龙的游戏。通过问答形式:春天 什么 花 | 开- 了- ”“春天 XX油菜)花 | 开- 了-”,旨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用语言表达他们对春天的感受。通过引导孩子们联想与想象春天的花朵和动物,引入本节课的课题——《春天来了》。


 

新课环节,遵循了“音乐与舞蹈融合”以及“音乐与文学联系”两个理念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一是运用音乐与舞蹈融合的理念学唱《春天来了》,在律动互动初次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两手交叠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跟随图形谱划“小鸟飞行轨迹”,通过肢体动作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深化对音乐旋律的理解与感知;二是继续在音乐与舞蹈融合的理念指引下,引导学生回忆与春天有关的童谣《春天在哪里(嘀哩嘀哩)》,并与同伴互动律动演唱,该延伸设计是为了联结学生有关于春天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审美资源;三是关联音乐与文学,引导学生聆听古筝曲的同时吟诵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名篇《春晓》 ,继续深入理解和表达“春天”的美以及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


 

最后在拓展与总结环节中,我们以音乐与美术融合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将“春天”主题的音乐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创作,以此描绘 出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想象。此外,我们还激励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延伸“拍摄春天的景象”与“制作以花朵为主题的书签”等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以更加主动和个性化的艺术方式,捕捉并铭记春天的独特魅力。

 

2.二年级组《捕鱼歌》

首先在导入环节中,我们遵循音乐与劳动(生活)、地理的联系,从广东“赛龙舟”文化切入,结合视频让学生体验划龙舟的协作精神,引出劳动号子这一民歌体裁;通过自由律动和念读歌词,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后结合地图,观察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引入渔民在捕鱼时所唱《捕鱼歌》。

 


新课环节,我们紧扣音乐与舞蹈融合”的理念,创设情境把学生分为“捕鱼组”与“划船组”,设计了划船、撒网捕鱼、叉腰摆头等律动动作,以还原渔民劳作的动态,了解台湾渔民的劳动生活。接下来通过对比感受小附点节奏赋予歌曲的动力性,表现出劳动号子豪迈、有力的特征。另外,在逐句学唱时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旋律中小附点带来的情绪起伏,以“海浪”动态来表达相应的情感强度。最后第二段的衬词体现了“一领众和”的特点,该段则着重介绍衬词在歌曲中表达情感的作用,引导学生能够整齐、有力如口号般唱好。

 

 

最后在编创环节,我们延伸出音乐与戏剧融合创编,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捕鱼劳作中遇到不同的环境,音乐的情绪和速度的表达又是怎样的?通过音乐体验,让学生在情景律动和演唱中感受渔民不畏风雨、勤劳乐观、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创“多育人,齐行动”新态势

此外,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还深刻认识到,美育“双育人”实际上涵盖了更为广泛的“多育人”模式。具体来说,E课堂的教学互动不仅增强了授课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也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跟班教师亦在旁听和现场指导过程中学习音乐技巧,提高了自身的音乐技能。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于此,在本次备课时,我们打破了仅限于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音乐互动的教学模式,特别设计了“跟班教师独立现场互动”这一新环节。在此环节中,我们将部分教学主导权移交给现场的跟班教师,鼓励学生与跟班教师进行接龙式的问答交流以及现场组织律动。

在课前,我们对跟班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培训,涵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关键要素。我们通过提供讲解视频、详细教案和教学课件等多种资源,对跟班教师进行了系统指导,确保他们能充分掌握必要的教学技巧与知识,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配合主讲教师,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事实反映,此举有效优化了网络课堂教学效率与活跃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艺术表达。此外,跟班教师的音乐教学综合能力也有所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实践并推进了“多育人,齐行动”的教育理念。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持续密切关注并探索多育人的模式,以进一步促进乡村美育E课堂项目的深化与发展。

 

 

本周我们经过王朝霞老师的指导,对“课程综合”的教学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此外,我们还落实了“多育人,齐行动”的教学模式,引导跟班教师进行音乐授课,提升其音乐技能与教学技巧。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课程综合”以及“多育人”的教学新态势,努力打造一个审美元素更加丰富、多元育人的音乐E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