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以乡音乡情促生文化自信 | 第二季名师音乐课堂第八课徐州琴书《汉风舞动徐州娃》

2024.06.04 87 字号

 2024年5月29日晚,第二季“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第八课徐州琴书《汉风舞动徐州娃》在米多多公益直播间准时开课。该课例由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刘洁名师工作室选送,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程彬老师执教,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谢铭磊老师主持了本场直播活动。

 


植根乡土、抒唱乡情,让学生贴近泥土的清风,唱拨动心弦的歌谣。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歌”?会唱自己家乡的音乐?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本节课吧!

 

 

 

谢铭磊老师点评:

本节课以“徐州琴书”独特的腔韵特点为教学主线,以“乡音乡情”为情感主线,从徐州方言说唱声调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表现等多种方式了解到“徐州琴书”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音乐文化的热情,树立文化自信。程彬老师的这节课不仅仅是一次教学活动,也是“让每一位孩子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一次深度教学研讨。

 

1本土音乐的教学

          ——程彬老师分享课程设计思路

程彬

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音乐教师

徐州市刘洁音乐名师工作室成员

 

 

教学与情感双线并进

《汉风舞动徐州娃》是一节地方戏剧体验课,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唱大戏》的拓展与延伸。从地方曲艺“徐州琴书”徐州方言说唱这一特点出发,通过聆听、体验、表演的方式探寻家乡戏的腔词魅力。学生从徐州方言声调特点中品味“徐州琴书”独特的声韵特点,在尝试演唱中体验“徐州琴书”的行腔韵味,在参与表演中了解“徐州琴书”说、唱、演形式美。本节课以“体验徐州琴书的腔词魅力”为教学主线,以“乡音乡情”为情感主线,两条主线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

基于“音乐性”的目标维度,程老师将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为两点。一是能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徐州琴书”独特的腔词魅力。“徐州琴书”是用徐州方言口语说唱的一门艺术,要想唱好“徐州琴书”,说好普通话是关键。因此在学唱之前,程老师请同学们先来体验“徐州话”与“普通话”发音的不同,通过对比的方法,同学们找到二者的区别大多体现在“声调不同”。紧接着,同学们体验了徐州琴书的腔韵特点,程老师采用传统音乐常用的“口传心授”的方法,通过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进行学唱,在拖腔送韵的难点乐句上融合“一字多音”的常用的画旋律线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拖腔的音准问题,再用“唱情绪”的语言提示来完成韵味的表达。

第二个知识技能目标是了解徐州琴书常用的“顶板唱”、“四句腔”等演唱形式。基于学情,学生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精深的打板技术,但基础版持板和打板的方式学生还是较为容易接受的。在“四句腔”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程老师没有过深入的讲解,比如四句腔中:头腔中结音为re(有时落在do);二腔中结音落sol;三腔结音为la;四腔结音为sol。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能展开说明,程老师只介绍了其中最重要的特点“由四句唱词组成”,把深入探究安排在之后的教学中。

多方法带入“沉浸式学习”

在过程与方法上,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对比、模仿、想象来体验作品独特的艺术表现,领会徐州琴书特有的艺术风格。如:在第二段“听着远古的歌谣,回看古战场的兵马”这一句的学习中,先引导学生试着“真听”、“真看”,再去“唱景象”,表达韵味就水到渠成了。再如:在第三乐段的学习中,程老师引导学生先在脑海中勾勒唱词中描绘的意境,同学们探讨用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来表现这四个乐句,营造四个不同的画面感,从而领会徐州琴书独特的意象营造手法。

“文化性”目标维度上,同学们通过体验唱词美、唱韵美、唱腔美、表演美,初步感受和体验徐州琴书的艺术特点,了解“徐州琴书”的艺术魅力,再结合唱词中描绘的令人骄傲的徐州文化,从而激起热爱家乡、本土艺术的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2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

          ——刘洁老师课例点评及分享

刘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音乐教研员、正高级教师

徐州市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以当地文化为背景,师生共进为目标

这节课的主要素材来源于徐州地区特有的地方曲艺——“徐州琴书”,作为地道的徐州人,刘老师在直播中介绍到:徐州是两汉文明的发源地,是五省通衢的交通要道,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也正是这样的地理、历史、人文特征形成了她雌雄兼备的独特文化,尤其凸显在传统地方音乐上。

徐州主要的地方戏曲有徐州柳琴、徐州梆子、铜山丁丁腔、徐州琴书等,他们都兼有南方的婉转与北方的高亢。2010起,刘老师在当地自下而上的开展推进了地方戏曲进中小学校园的工作。2013年开始提出尝试进行“普惠性”目标进音乐课堂。由于地方音乐的教学几乎是空白点,所以对当地的老师们来说这确实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基于这样的问题,工作室提出了传承学校“师生共进”的想法和目标,程老师就是“师生共进”的成果代表。同时,程彬老师的这节课我们的本义也是想回归刘老师名师工作室一直倡导的“本色音乐”理念,用真实的场景展现真课堂。

四“用”、三“真”、两个“关注”

刘洁音乐名师工作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四“用”、三“真”、两个“关注”,最终达成师生共进目标。

四“用”

用音乐的要素

用地方音乐的内容

用指向性明确的话题

用一线教师可执行可操作的形态

 

三“真”

“真听”   “真唱”   “真感受”

 

两个“关注”

关注音乐本体   关注学生主体

 

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直击课堂教学

《汉风舞动徐州娃》是徐州琴书的传承人张巧玲老师的原创作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程老师首先关注学习任务及活动的设计,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理念主要定位于“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等方面。教师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引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方向更正确,活动更有序,体验感更强。所以,在整体设计中,我们更多关注学生能否接受知识,能接受多少知识?学习任务的设定是否具有关联性?学习过程中能否指向性内化成学生的素养?并学以致用?同时,所有的学习任务及活动的设计还要以音乐特点及艺术要素为抓手。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曲艺以“口语说唱故事”,是说(白)、唱(腔)、表(演)三位一体的“说唱艺术”的统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从语言关开始,教师强调学生要大胆说出来,现在的孩子多数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而想要让孩子们说出真正地道的徐州话,老师们运用了鼓励加对比分析的方法,带领孩子们了解到徐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主要在于声调

课堂教学中另外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徐州琴书的行腔韵味。现代音乐课堂教学更加针对解决音准、节拍、节奏等专业技能问题,但其中的韵味如何真正传递给学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给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即用音乐的手法来教,又重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艺术作品的景象感,充分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进而形成对曲艺艺术的审美感知。

同时,关于演唱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我们音乐教师的一大专业难题,徐州琴书的“唱”要求用本嗓,这其实是对接受过声乐教学的老师们有难度的,老师们很难“放”下来演唱,再加上它的“唱”较之戏曲的拖腔也更直接明了,所以,我们用“一字多音”的处理方法试图解决演唱中的拖腔问题。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程老师也是运用了教师范唱、兵教兵一些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方法,不断努力寻求其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徐州市刘洁音乐名师工作室


 


徐州市刘洁音乐名师工作室,现有骨干成员五名,辐射区域中小学音乐教师近四百名。工作室秉承着“寄寓乡土 传承乡音 抒唱乡情”的理念,致力于提升区域乡村师生音乐素养。并通过自下而上开展“我爱家乡戏”的特色品牌项目,以点带面推广实施地方音乐进校园工作,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非遗传承实践路径。

 

3智慧碰撞——跟随谢老师深度思考

谢铭磊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音乐理论与教学法教学部主任

全国基础教育音乐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秘书长

 

谢铭磊老师问:

关于本节课地方曲艺“徐州琴书”进课堂,想请二位老师谈谈是如何聚焦该节课的学习主题及内容的呢?

刘洁老师答:

从2015年开始,我们尝试把徐州琴书融入音乐课堂的实践后,就开始思考如何有效高效地整合教材内容与地方音乐素材的联结。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整体教学课时要求及目标有意识的、当然也取舍性的关联相关地方音乐。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大家对与大概念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的思维有更多的要求,我们又加强了音乐主线的联结,让音乐性、人文性、以生为主的理念渗透进课堂教学当中。

老师们可以通过下图,我们第一学段的琴书课程融入国标教材的安排表大概了解我们国标教材与地方音乐内容的结合。


 

地方音乐多来自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极具生活气息,但未必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在选材过程中也进行梳理选择,既有经典传统小段,也有原创的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特征作品。比如今天执教的内容《汉风舞动徐州娃》这个作品,节奏明朗,非常符合徐州琴书初级阶段的学习。我们把这个作品融入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唱大戏》这一单元,教学内容包含了豫剧《唱大戏》、越剧《西湖美》。豫剧是北方的剧种,越剧是南方的剧种,而徐州琴书因处于南北方交汇地的特殊环境,造就了她兼具南秀北雄的唱腔特点。我们将这个作品融合在这一单元,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层层深入,在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柔性植根家乡文化于血脉之中。

 

程彬老师补充:

同时,社团活动选择的内容和普惠性音乐课堂选择的内容也有层次之别。以我们社团表演的原创作品《小萝卜头,你来故乡走一走》为例子,这个作品是由国家非遗徐州琴书传承人、我们学校的徐州琴书艺术顾问张巧玲老师新创作的作品。这部作品是我们“唱响家乡戏”的精神凝聚和美好愿望的寄托,题目的起意是刘洁老师,她认为小萝卜头是我们徐州人,用家乡的琴书歌颂这位小烈士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更不同。这个愿望得到了张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张老师和作词剑凌老师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这部作品。这个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还一度在校园里掀起“人人争当小英雄”的热潮,每每听到这个作品,我的内心还是充满感动和自豪!

 

谢铭磊老师问:

请两位老师谈谈自己的研究成果,在非遗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上都有哪些心得呢?

刘洁老师答:

从开始区域非遗传承至今的十余年时间,我和我们团队老师就清醒的意识到,非遗进校园可以由下而上主动进入,但要想扎实推进就需要通过项目促动和引领,我们确立了以“问题”带动实践,十余年来通过不断的行动研究,我们在实现以研助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内外联动。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个四字箴言,那就是“进驻传承”

在保障制度、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及校本教材开发之间寻求平衡,以其达到让非遗传承“进”校园;在探究社团与课堂教学的关联融合中寻求突破口,让非遗传承真正“驻进来”;在音乐课与“地方音乐”深度融合中找到更合理的切入点,让非遗传承真正“传下去”;在音乐教师与非遗传承人之间的角色过渡中互换,让非遗传承真正“承接住”的路径目标。

 

谢铭磊老师问:

请问两位老师,如果我们想把自己家乡的音乐更好地推广给别人,老师们有没有什么做法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

刘洁老师答:

我们工作室在2021年尝试着把我们的一节徐州琴书案例,九年级的《曲苑杂谈》分享给南京玄武区的一所学校。当时也是我们两个工作室联盟教研活动,选择案例时我们就想既然带课去,我们就做一次文化使者,推荐我们徐州的地方音乐。

为了使南京的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徐州的地方曲艺,我们在课程内容上做了以下设计:

1.导入环节,用《好汉歌》提炼出其中蕴含的琴书曲牌“呀儿呦”,导入到徐州琴书的学习内容。

2.学习任务活动环节采用徐州琴书经典小段《颠倒话》,因为其诙谐幽默的演唱很有感染力

3.在拓展环节介绍了南京学生了解的地方曲艺:南京白局,使学生找到了情感和文化的共鸣。

 

谢铭磊老师问:

请刘老师谈谈乡村美育及本土文化传承方面都做过哪些具体的工作活动呢?

刘洁老师答:

我所工作的铜山区区域内的160余所学校90%在农村乡镇。基于这样一个现状,我们确定了“植根乡土、扎根乡村、抒唱乡情”的工作理念,我的工作室辐射到我们区域近四百位音乐教师,而且大多是像程彬老师这样的青年教师。随着”快”时代的到来以及大家对这些地地道道乡土文化的渐行渐远,这些相对“慢”一点“家乡音乐”,大多已经停留在一些民间艺人和少数文化工作者层面。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并在音乐课程中增加戏剧(戏曲),着力推进民族民间艺术。如何树立师生的文化自信?如何让孩子们和青年教师都可以会一点自己家乡的歌?我想学校教育应该是非遗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十余年的非遗校园传承,我们已经有了柳琴特色校、叮叮腔特色校、徐州琴书特色校等近十所徐州地方音乐传承特色学校,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徐州音乐种类。刚才谢老师在介绍我们的科研项目中提到了“三方融通”推进地方音乐进校园,这也是我们十余年教学研究的思考。地方音乐进校园深度、良性发展如果仅靠地方、学校、家庭的“老三方”还有欠缺,它可能需要集合高校专家、地方中小学、地方团体三方优势资源,搭建一体化、进阶式的教师研培和传承体系。相互借智、借力、借势

最后,我想说,各地的曲艺艺术衍生于本地区的民间音乐,它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多重作用,在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价值上不容忽视。因此,应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们自己的曲艺艺术。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老师的一句话也是引导我们一直向前的动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因为这是孩子的母语”

 

网友提问

受过声乐训练的老师,如何适应使用本嗓唱地方戏曲?

程彬老师回答:

初涉徐州琴书时,我遭遇了找不准音调与方法的挑战。对此,我的恩师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学习徐州琴书需勇于发声,运用自然嗓音,并勇于摒弃以往歌唱技巧中的种种束缚,回归初心,以空白心态全盘接受老师的教导,实现从零开始的转变。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学习者,保持谦逊与专注是进步的捷径。紧密跟随老师的步伐,虚心求教,能够极大地加速个人艺术修为的成长。

再者,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自视为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与推广者,这一身份赋予我强烈的责任感。正是这份责任感,结合自我激励与不懈坚持,成为我面对挑战、不断自我调整与超越的动力源泉,引领我一步步向更优秀的自我迈进。

 

网友提问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如何能让 10 后的孩子们接受自己家乡的音乐呢?

刘洁老师回答:

当前,"10后"小学生群体在音乐审美上大多倾向于流行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在日常文化环境中,相较于地方音乐,接触和受到的流行音乐熏陶更为频繁。正如先前谢老师所阐述的观点,若能在教育过程中逐步融入地方音乐文化的滋养,例如通过音乐课堂营造特定氛围,或是在校园文化的多个层面缓缓渗透地域音乐元素,孩子们便能在不经意间吸收并认识这些传统音乐的魅力。

 

程彬老师回答:

针对徐州琴书在学生中面临的接受挑战,我采取了以下策略以促进地方音乐的教学与传承:

1.精选曲目,激发兴趣:鉴于徐州琴书内容多样,我精心挑选既符合学生兴趣又具代表性的作品纳入课程,认为优秀的选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情境融入,增强共鸣:针对徐州琴书与流行音乐的风格差异,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唱词意境,通过构建场景帮助学生共情,体会传统艺术之美,使古老曲艺焕发新鲜魅力。

3.调整期望,循序渐进:认识到地方音乐传承的艰巨性,我强调教学中应适度放宽对学生的要求,遵循渐进原则,耐心施教。实践证明,只要教学贴合学生实际,持之以恒,学生定能逐步培养起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