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乡村美育E课堂第二周周记|乐见生活,精研覃思

2024.12.04 159 字号

乐见生活精研覃思

乡村美育E课堂第二周开课啦!本周教学组成员根据学生学情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调整,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

对内容教学活动再次进行改善。

本周轮值教师是王晓盈老师,授课小组分别是负责一年级教学的邓玥盈(组长)、刘嘉琪、王鑫怡、陈雨晴、曾紫盈,以及负责二年级教学的王希(组长)、刘嘉奕、范雅琳、李雯欣、周静雯。

第二次与安仁县的小朋友们在音乐的世界相遇,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

《是谁在敲》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的第五课,本节课主要巩固学生对mi、sol的音高概念,并加入柯尔文手势的学习,运用生活中的声音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当中声音的强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而过渡到音乐的强弱感知与理解,学生需要在本节课理解强弱记号的概念,并能够用声势、歌唱等形式把音乐中的强弱表现出来。

【二年级】

《老爷爷赶鹅》是花城版音乐二年级第七课《认识音乐节奏》中的一首歌曲,是一首罗马尼亚儿歌,旋律简单,情绪活泼欢快,是一首轮唱曲。D大调,2/4拍。歌词讲述了老爷爷赶鹅进城的一个小故事,琅琅上口,符合儿童的学习兴趣。旋律在八度内进行,象声词“嘎嘎、嘎嘎嘎”的出现时歌曲的童趣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备课情况

【一年级】

小组成员针对学生的学情特点,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引导学生辨认和区分声音的强弱,进而对强弱的概念形成初步认知。同时贴合乐曲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对于不同层次声音的注意力。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用“熊大”和“小鸡”两个具体的动物形象来代替音乐中的强弱记号,并且结合其走路的声音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强弱记号的概念。

【二年级】

这首歌曲在之前已经上过两次,这个学期,E课堂迎来了新的教师,在他们加入后,二年级小组再次对原来的课例进行集体备课,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修改,结合单元要求,认识音乐节奏,把教学重点放于学习“diliti”十六八这个节奏型,同时在演唱方式上,分“老爷爷”和“小鹅们”两个角色,用不同的音色进行演唱,通过情景表演这个学习任务,不仅让学生更加熟悉歌曲,同时也不断的培养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多彩声音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年级】

1. 通过聆听钟琴和低音木琴的旋律,随乐画旋律线,感知音的高低与强弱。(审美感知)

2. 能够运用柯尔文手势准确演唱mi、sol,用自然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艺术表现)

3.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声势表现雨声的强弱,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二年级】

1. 学生通过听、模、动、唱、演等多感官联动,感受赶鹅活动的有趣。(审美感知)

2. 能模仿歌曲中不同角色的声音,跟随律动演唱歌曲。(艺术表现)

3. 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感受乡村赶鹅的有趣轻松,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四、教学重点

【一年级

学生能通过聆听区分声音强弱,并认识音乐中强弱记号。能够在歌唱活动中通过歌声表现强弱。

【二年级】

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和正确的音高学唱《老爷爷赶鹅》,并掌握2/4拍子的节奏律动。能够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并挑战二声部节奏,体验音乐和谐之美。


五、教学亮点

【一年级】

1. 通过对比聆听的教学方式辨析声音的强弱。在本次教学设计中,小组成员引导学生聆听自然界中的声音作为导入环节,将生活中的闪电轰鸣与小雨淅沥进行对比聆听,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生动辨析声音的强弱差异。

2. 选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并将形象与所学音乐要素对应。憨态可掬的“熊二”与活泼可爱的“小鸡”,把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与音响效果进行联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引导他们将注意力聚焦于生活中的强弱对比。

3.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乐器。运用木琴和钟琴进行强与弱不同乐句的伴唱,在增添学生听觉新鲜度的同时深化学生们对强弱的对比,以及不同音色的认知。


 


【二年级】

1. 情境创设:与小鹅共舞,打造趣味学习氛围。与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鹅们一起问好,随着它们的节奏做运动,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2. 多感官体验:全方位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听、模仿、动作、唱歌、表演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全方位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呈现旋律之美。利用视频示范和旋律线图形化技术,将音乐的旋律走向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

4. 角色扮演:深化音乐情感理解。引导学生化身为歌曲中的角色,通过分享快乐的方式,深化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与感悟

1. 采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与课堂产生共鸣。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音乐生活化教学,将音乐与生活相融,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在本次《是谁在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思考在生活中敲门的动作,并依据本节课教学重点学习强弱记号,根据歌词进行动作编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生活经验,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内容的学习印象。

2. 熟悉教学过程、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减少环境影响。E课堂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打破了教学的空间距离限制,但在授课过程中依旧会遇到网络延迟、声音小听不清等状况,网络的局限性使得即使准备好教学多媒体资料依旧会存在孩子们跟不上、听不清等问题,这些客观环境会对教学进度、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素质,对教学内容熟记于心,必要时需要采取最原始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个人演唱、利用钢琴进行示范教学。

3. 规范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用简短清晰的语言进行。低年龄阶段的小朋友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在低年龄阶段的教学中还需要注意规矩的梳理,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行为和状态,比如有些同学会突然站在桌子上,作为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孩子注意安全。低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对于长句子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需要用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在学生无法理解并作出正确反应时,及时亲自作出示范,并采用比喻、类比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

4. 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沉浸式融入课堂。在教授《老爷爷赶鹅》这首罗马尼亚儿歌的过程中,教学组根据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了“与小鹅们问好与做运动”、“前往天鹅城堡”、“天鹅城堡表演与帮助老大哥跳舞”、“回家途中”的情境,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场景设置,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情感体验。

      在教学后回顾时发现,情境创设生动有趣,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中教学组还通过多种感官联动(听、模、动、唱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了歌曲的律动和故事情节。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在初次聆听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为接下来的旋律学习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行知结语

音乐源于生活,并能表现生活,音乐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而言,教学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发更能引起学生产生共鸣。采用生活化教学,创设轻松有趣的音乐教学课堂,将音乐与生活相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去思考所提问题并积极表达,以此激发学生探索音乐的内生性动力,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自身表达能力。

时空的限制早已打破,这一场独属于我们与安仁县孩子们的“双向奔赴”再一次踏上旅程,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双眼、一张张灿烂治愈的笑容、一声声天真稚嫩的“老师”,无一不击中了我们的心灵。乐见生活,精研覃思。希望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通过不断思考与改善,为安仁县的孩子们带去更优质的音乐课堂,与他们携手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