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育E课堂第五周周记|乐海徜徉,启智润心
在E课堂第五次课的备课中,轮值老师为李婷老师,授课小组成员分别是负责一年级教学的欧娟(组长)、曾丽敏、王芷晴、邓小湘、庄茵茵,负责二年级教学的魏瑜(组长)、吴勔、张梓筠、孔依彤、袁晓莹、孙艺菲。本周来分享成员们对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反馈三个环节的反思总结,一起来看吧~
课前|教材分析
一年级
发现身边的音乐(三)为粤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重点在于体会音乐与民族、与生活、与舞蹈的联系,学生能探索、体验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十个小印第安人》是一首经典的美国儿歌,歌曲情绪活泼,旋律动感,节奏简单。因此小组将围绕低年级唱游展开教学设计。
本节课以音乐与民族、与生活的联系为切入点,运用可爱的印第安人卡通形象,以主人公“印第安小朋友”为故事主角,创设闯关游戏,如“节奏练习”、“朗读歌词”、“歌曲学唱”及“角色扮演”等,在数数的律动中,加入节奏ta titi的学习。
二年级
《捕鱼歌》选自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单元“诗乐画舞(三)”的第5首歌曲,本课是学生们对与劳动相关的地方民歌体裁有一定了解之后进行学习的。这是一首二拍子的台湾民谣,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相同节奏的乐句(节奏)组成。歌曲豪放爽朗,形象鲜明,表现了台湾渔民不怕艰难险阻和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乐观主义精神。本曲是在前面《悯农(朗诵、听赏)》、《田家四季歌(听赏)》、《土风舞(律动)》三首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的歌唱课。
《捕鱼歌》注重律动体验,与《土风舞》体现出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学科综合联系。因为此曲为台湾民谣,在介绍歌曲的时候会结合地理位置等知识,学生能了解海边人民的捕鱼生活,且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和热爱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
课前|学情分析
一年级
金紫仙镇的学生热爱探索新奇事物,对于未知充满好奇心,同时具备优秀的模仿能力,展现出强烈的表现渴望,愿意积极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协作。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这些特点以及他们自然的声音特色,教学方法可以结合创设情景法、歌曲接龙游戏法等。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深刻体验音乐的形象和情感。通过运用肢体动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感受音乐音调的起伏变化,并引导他们进行自然而充满表现力的歌唱表达。
本课时为演唱教学,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学唱《十个小印第安人》来复习巩固1、3、5三个音的音高演唱以及柯尔文手势运用。以主人公“印第安小朋友”为故事主角进行展开,创设印第安小朋友闯关游戏进行“节奏练习”“手势巩固”“歌曲学唱”“角色扮演”四大模块进行音乐学系。通过综合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音乐,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能力。
二年级
金紫仙镇的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节奏感知基础,利于歌曲小附点节奏的教学,但是在音准的把控能力上还有待加强,并且他们对于言语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歌曲的衬词理解上也会遇到困难,需要特别安排分段教学以及设计活动。但同时在前两周有进行《土风舞》的学习,学生对地方民歌有一定的概念。他们活泼好动,对律动体验有很强的兴趣。我们在传统的歌唱教学步骤上进行了情境的创设,增加了多个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扮演船长摇桨和撒网捕鱼的角色,并进行交替互动,让学生在动作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加深他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课中|乐海徜徉
一年级
导入环节我们以“与小印第安人参加篝火晚会”为情境创设,启发学生观察PPT上的动画人物的特点,并引出学习歌曲。
在学唱中以“先节奏后旋律”的顺序进行教唱并根据PPT上的旋律线条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画出旋律线,通过旋律线和模唱,让学生感知Sol和低音Sol的八度关系、Do-Mi和Si-Re的三度关系。我们设计了互动接龙歌唱游戏,分为四个环节:“节奏练习”—“朗读歌词”—“歌曲学唱”—“角色扮演”。
最后以分享小印第安人头饰制作方法为课后拓展练习,目的是呼应导入部分对印第安人文化的初步介绍,加深学生对歌曲本身与歌曲背后的文化的印象与认识。
二年级
我们从学生熟悉的赛龙舟活动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赛龙舟的状态,孩子们了解到为了统一划船节奏,让大家的力量使到一块去所用到的方法,从而引出劳动号子的概念。
在新课环节中小附点的教学上,我们使用了ti-i li的读法配合音高模唱进行教学,通过对比感受小附点节奏赋予歌曲的动力性,随后通过旋律线,让学生从横向到纵向,感知到前长后短的节奏和音高起伏。
同时创设了“出海捕鱼”的情境,邀请同学们作为老师(船长)的“小水手”一同出海捕鱼,把学生分为“摇桨组”与“捕鱼组”,设计了划船、撒网捕鱼、叉腰摆头等律动动作,以还原渔民劳作的动态。在介绍第二段的衬词体现的“一领众和”特点后,学生一边律动一边大声喊出“嗯嗨哟”的口号,并引导同学们根据“船长”的口令和海浪大小的变化来调整口号的力度、速度和节奏,表现出劳动号子豪迈、有力的特征。
最后在编创环节,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捕鱼劳作中遇到不同的环境,音乐的情绪和速度的表达又是怎样的?通过音乐体验,让学生在情景律动和演唱中感受渔民不畏风雨、勤劳乐观、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乐观主义精神。
课后|教学相长
1、在歌唱教唱的过程中,学生在根据节奏念词后带入旋律较困难,刚开始带旋律时多数学生仍用念词方式,且较难唱准音高。老师要清晰演示旋律线且慢速多次模唱,让学生对旋律的音高走向有更清晰的感受。
2、课前准备的歌曲学唱环节(如图形谱跟唱和师生接龙唱等教学部分)的音频仅为伴奏音频,不带旋律。而一年级的学生在旋律方面掌握不够牢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跟着伴奏演唱。需要教师现场演唱或者利用钢琴弹奏旋律,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在之后的备课中教师需要更加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情况,在准备教学材料和制作课件时更为谨慎。
3、由于网络问题,学生经常无法及时回应老师的线上互动,因此需要放缓教学进度,等待学生们的反馈并给予回应。但是现场老师会在线上互动无法及时传达时,主动帮忙调控课堂纪律,积极配合音乐老师并向同学们传达老师的要求。既弥补了课堂的线上实时互动,又保持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与学习热情,为课堂完整顺利进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