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写给音乐新教师(二):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不能靠“霸王条款”与“下马威”

2017.09.05 293 字号

编者按:

新学期伊始,小编在公众平台后台和“快乐合唱3+1”各县学习群里,陆续收到音乐老师们的学习需求,大多集中为对教学教案和优秀一线音乐老师教学方法和经验的需求。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个教案网站,供大家下载(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同时转载“音为有爱”微信公众号郭声健老师撰写及整理的原创作品、适合音乐教师的可读性强的系列文章,与大家共享。


全文转自音为有爱公众号

读了小米老师的来信,我能感觉到她对自己的第一堂课并不是很满意,以至出现了一些困惑。我安慰小米说,其实这很正常,对于一位新教师,能够按照自己事先设计的教案基本顺利地完成第一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保持教学的完整性,我觉得就很不错了。当然,我们不能够把标准定得这么低,因为我们都知道第一堂课对一位新教师来说是何等地重要!第一堂课上好了,新教师就有了自信心,就能在第一时间体会音乐教学工作带来的快乐,就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等等。可以说,这一切为新教师的教学生涯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和必需的基础。所以,第一堂课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就这堂课本身而言,更是就新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生涯而言的。

然而,有的老教师在给新教师传授经验时,总喜欢给予类似于“在第一节课就要想办法镇住学生”这样的忠告,而镇住学生的主要手段就是宣布关于课堂纪律的“霸王条款”,给学生“当头一棒”或来一个“下马威”。这是绝对误导,必将适得其反,万万不可照搬。


从小米老师的描述中,我特别感觉到你很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包括上课伊始的师生问候、对音乐课堂交流所提出的两点要求。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关注建立课堂教学常规,这很好,让学生了解音乐新老师的教学特色和喜好,了解音乐课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这种教学常规的建立,要考虑通过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实现。而且我个人觉得,在音乐课堂上建立教学常规,并不是一节课所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无条件服从那么简单的问题。

比如,小米老师你对学生提出的两个要求,第一个是上课要讲普通话,第二个是如果想“乱说话”,请用“音乐的语言”,在音乐课堂上只允许有音乐存在,我就觉得有些过于苛严。当然,我能理解,你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你也说了,是因为你“害怕课堂上出现纪律问题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但是,我们都清楚,其实在音乐课堂上,特别是在中学音乐课堂上,是否出现纪律问题,根本的原因还是老师的音乐教学本身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足够吸引学生不分心、不“乱说话”。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学》、《音乐教育学》或《音乐教学法》课程里,都会谈到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问题。这些理念,或许在道理上我们都懂得,但一旦我们走上讲台的时候,我们那种急于树立权威的心态和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自然不自然地就表露出来了。我想,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可能犯的一个通病,以为教师威信的建立就是通过严格纪律要求、颁布“霸王条款”、特别是第一堂课给学生“当头一棒”或来一个“下马威”而实现的,许多老教师的忠告就是这样。其实不然,我相信有经验的老师都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教师的威信,主要是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职业道德、学识修养、教学水平与效果,以及与学生的亲密关系等等因素而慢慢建立起来的,它需要有一个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或许小米老师你觉得自己提出的两个要求是很正当的,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而且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至少这堂课没有出现学生“乱说话”的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不过,我还是想在这里吹毛求疵一回,学生没有违反课堂纪律,说不准主要还是因为你是新教师,这又是第一堂课,同学们给了你足够的面子;或者是因为你的教学很有吸引力,你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感染了学生,而并非因为你提出了严格要求。回过头来在仔细想想,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感觉你提出的要求的确是有些“过分”了些:


“上课要讲普通话”,这本来并不过分,但考虑到这是第一堂课,你对这个学校的基本情况可能还并不太了解,所以,提出这个要求有些武断。也许这个学校从来都是上课讲普通话的,那么这样的要求提出来就没什么意义了,反倒让学生觉得老师没有见识;或许这个学校从来都是上课讲方言的(这种情况可能性很小),那么,你提出这个要求就有些过了,如果学生根本就达不到你这个要求,他们就选择不说话,而这是我们更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上课讲普通话”的这个要求,对建立音乐课堂教学常规而言,并不是非得要马上解决的问题,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用方言发言时,老师再顺带提出这个要求,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如果一旦发现学生用普通话表达有些不习惯或有难度的时候,用这样的口气向学生提出要求可能会更妥当----“我们在课堂上请尽量用普通话交流好吗?”(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是充满美感的,用普通话交流会让我们更充分地体验音乐的美。)

图片


第二个要求是,如果想“乱说话”,请用“音乐的语言”,在音乐课堂上只允许有音乐存在,我觉得这个要求既太高又太偏激。首先,“乱说话”这个词用得不妥,作为老师,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有伤学生尊严的词汇和语言,而且,我们不要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不配合老师的言论就是“乱说话”。事实上,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老师“一言堂”,而缺少学生“乱说话”。所以,我们不仅不要限制学生“乱说话”,而且还要鼓励学生“乱说话”。当然,调皮捣蛋、有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乱说话”我们是不允许的,但在这里,小米老师所指的“乱说话”显然涵义更广泛一些,因为后面一句话解释了,即不“用音乐的语言”说的话,就是“乱说话”。


第二个要求中的另一个方面是要让学生用“音乐的语言”说话,在音乐课堂上只允许有音乐存在,这个要求显然太高太高了,不说对中学生而言太高,就是对老师自己、甚至对音乐专业人士都太高了。小米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初衷很好,我们的音乐课的确应该紧扣音乐来进行。实际上我理解你说的“用音乐的语言说话”的意思,就是围绕音乐来说话,而不要说一些与音乐无关的话,这是对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是老师给学生提出要求就能达成的,这完全取决于老师自身的教学设计,取决于老师的教学引导和教学引力。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的确存在着一种现象,即音乐课不像音乐课,非音乐的东西充斥着音乐课堂,这个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学生“乱说话”造成的,而是老师的教学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所导致的。要改变这种非音乐的异化现象,唯有通过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改革教法才能实现。


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能给学生提要求,比方说,“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一定会大胆发言的,我期待大家能够尽可能围绕音乐来交流,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尝试着用音乐的术语来表达。”这样的要求,准确说是这样的建议,或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前提下以征求学生意见的口吻提出的要求,相信学生都能理解也能接受。如果听到“在音乐课堂上只允许有音乐存在”如此硬性的要求或规定,那么,学生自然也就不敢开口说话了。怎么能开口呢?老师不是都说了吗,只允许音乐的存在。于是,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你在信中所描述的情形:“由于是第一节课,没有人敢站起来回应我,这个环节就过去了。”“学生七嘴八舌讨论起来,但是始终没有人愿意和我交流。”“这一堂课下来,我总想怎样能和学生拉近距离,怎样把这个头开好。但是看学生比较冷冰冰的反应,我发现这个方面我并没有做好。”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并不见得是因为第一节课学生不敢说话,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老师先前提出的两点要求使得学生欲言又止、望而却步、反应冷冰冰。


小米老师,对于新教师的第一堂课,我上面的分析的确有些吹毛求疵、小题大做了,请别介意。我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解惑我们的教学效果、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这对于新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而必需的,它有利于促进新教师的迅速成长。


特别说明:“写给音乐新教师”系列文章所表达的纯属本人个人观点,不一定对,仅供新教师参考,欢迎老教师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