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在“体验表现”中理解少数民族音乐 | 第二季名师音乐课堂第十二课《牧民新歌》

2024.07.01 101 字号

 2024年6月26日晚,第二季“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第十二课《牧民新歌》 在米多多公益直播间准时开课。该课例由安徽省合肥市刘双宁音乐名师工作室选送,合肥市南门小学朱焱老师执教,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谢铭磊老师主持了本场直播活动。

 

如何让学生理解离自己生活比较遥远的少数民族音乐,如何透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对民族音乐作品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何在“体验表现”中激发孩子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创造的情感共鸣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本次直播活动的最后一堂课吧!


 

 

谢铭磊老师点评:



这是一堂以竹笛名曲《牧民新歌》的欣赏为教学主线的音乐综合课,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为本位,以“蒙古少年巴图去参加骑马比赛”为情境主线,从巴图出门参赛的沿途风景出发,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表现等多种方式了解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树立文化自信。

 

1如何上好一堂具有挑战的欣赏课

          ——朱焱老师分享课程设计思路

朱焱

合肥市庐阳区教学能手

合肥市南门小学最美教师 

合肥市刘双宁音乐名师工作室成员

 

选题契机

一开始,朱老师报名参加区里的课堂教学评比时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牧民新歌》这一课作为参赛课题。当组内老师得知她选择这一课时,大多数老师表现得并不是很乐观,大家都觉得这首曲子不仅时间长且段落多,想让学生听明白,是个值得挑战的任务。而朱老师出于自身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以及自己的专业背景还是坚持选择了这首曲子,她希望能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也爱上民族民间音乐,并把民族音乐传递得更远。

 

《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这首乐曲是由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曲长4分11秒,分为五个段落,每一个段落都表现了不同的场景。《牧民新歌》以它动人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成为中国笛子曲的代表作,是唯一一首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教材的笛子曲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代表。

 

课前思考

在备课初期,朱老师做了一个民乐传承中国传统乐器相结合的教学,从乐曲欣赏引申到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和竹笛演奏技巧。在试课时,她发现专业音乐特点和乐器技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深奥,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过于沉闷。试课结束后,朱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思考,结合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并且向刘老师请教,一遍一遍的搭建授课流程框架,又进行一遍遍的修改。同时,学生曾有过同册第2课草原中《草原上》和《我是草原小牧民》两首蒙古族民歌的学习经验,也为《牧民新歌》的教授做了良好的铺垫。


课中打磨

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他们也能够听出乐曲的情绪、主奏乐器等,基本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乐曲。但是简单的分析显得枯燥无味,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段好奇心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特点,在乐曲分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朱老师设计了一位贴近学生感知的蒙古族小朋友巴图作为主人公,伴随着乐曲各个段落的特点,穿插编织巴图参与草原盛会的五段小故事。为学生展开了草原牧民骑着骏马驰骋于广阔草原、赶赴草原盛会、参与赛马比赛最终赢得胜利的蒙古族牧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同时课程设计了更多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进来的场景,通过现场倾听老师笛子独奏,前排学生打双响筒和后排学生弹舌的配合运用,尝试变换各种骑行姿势推动故事和乐曲进展,并通过全体学生参与蒙古族筷子舞将乐曲欣赏和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的形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感知教学乐曲不同乐段的速度、情绪、表现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身临其境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打磨,最终课堂效果呈现得非常饱满且热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乐段故事搭建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意识空前高涨,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伴随着乐曲,或轻摇身体、或热烈欢跳,仿佛真的置身于一场热闹的草原盛会中。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和感知,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后沉淀

朱老师表示,通过这节酣畅淋漓的音乐课堂,她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魅力,同时,不管是学生还是她自己,对《牧民新歌》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从这次的课程设计、现场授课和学生身上得到了关于教学方法、形式和互动交流的启发。

 

2如何让接受学生较难理解的音乐作品

         ——刘双宁老师的课例点评及分享

刘双宁

合肥市庐阳区中小学音乐兼职教研员

合肥市刘双宁音乐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合肥市音乐学科带头人

 

有效的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构建宽松、愉快的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使课堂中情境创设更有效,刘老师分享了以下3个要点。

1.注重音乐本体。无论何种创设一定要遵循学科特性,要对音乐本体独特的艺术魅力进行充分挖掘,比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借助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置身于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音乐环境中学习。

2.注意情境连贯。情境的创设一定是一以贯之,不是支离破碎的。一首作品中,要保持一个大情境线,根据音乐的特点,大情境线下面分解若干小情境线,他们互相关联,层层递进。

3.强调真实体验。音乐和表演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充满了强烈的表演欲。教师需要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设体验化、动态化情境,为提高肢体动作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用真实的身体动作体验音乐,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


全面的参与体验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不是精英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要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美的润泽,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创设多种生动活泼的环节,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比如在《牧民新歌》中,聆听感知作品基本风格特征;用弹舌模仿马蹄声;用身体感受骑马漫步;模仿扬鞭驰骋;变换骑马姿势感知赛场地形崎岖;学习舞蹈欢庆胜利,以上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能够参与的环节设计,是符合三年级学情的。


具象的量化评价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本节课中,朱老师采用了具象的量化评价,把学生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从我能听出乐器音色,了解竹笛的结构并做出正确演奏姿势。我能听出巴图骑马速度和情绪的变化,并做出身体律动。我能通过音乐知道巴图在做什么,想象相应画面。三个角度展开了学生的自评,再结合教师评价,把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强化。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3现场互动——跟随谢老师一起研讨交流

谢铭磊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音乐理论与教学法教学部主任

全国基础教育音乐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秘书长

 

谢铭磊老师问:

请两位老师分别说说这节课关于评价设计的思路以及围绕新课标和核心素养,谈谈如何在音乐课上建立评价?

朱焱老师答:

在最后的课堂评价中,我采用了以完成三个任务为导向,通过男女分组,让学生代表上黑板粘贴小爱心的方法直观即时有效的反馈课堂表现,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自己动手粘贴一个小爱心,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我还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这种多元化评价手段,将“评”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至于我把评价放在课程最后环节的原因也是想给本节课做一个重点回顾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同时也让我的教学目标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

 

刘双宁老师答:

新课标指出:要体现艺术学习的特点,优化评价机制,围绕学生音乐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课标指出要重视音乐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评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课堂评价。老师们可以依据课堂活动设计,重视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比如聆听、演唱、表演、创编等;

2.单元评价。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对应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从知识性、体验性、参与性、表现性等角度进行相对应的评价;

3.期末评价。可以采用表演、展示、成长档案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艺术潜能的激发。

 

谢铭磊老师问:

请二位老师分享一下针对课堂教学都有哪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心得?

刘双宁老师答:

其实在区级工作室成立初期,课题研究对我而言还是个非常陌生的领域。因为我作为一线教师平时更注重实践操作,理论研究这块是短板。

2020年疫情期间,我在家进行了理论的恶补,深刻地意识到,要想在教研道路上走得更远一定要做理论研究。在安徽省音乐教研员余含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撰写课题申报书。说来也巧,疫情期间我带领老师们学陶笛,而器乐演奏教学在我们安徽省是短板,余含老师便建议我从这方面进行研究。2020年11月和12月,我们的课题分别成功立项,因为申报的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安徽省电教馆的两个不同部门,也是不同方向的课题,依次是《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小学生演奏能力提升研究》信息技术课题和《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演奏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教育规划课题,也开启了我们团队的第一次课题研究。

经过三年的研究,两个课题都已于去年结题,并且获得优秀等级。在去年的第三届中国音乐教育大会和今年5月份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大会,我们申报的成果都通过审核,在现场进行了展示。请朱焱老师简要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

 

朱焱老师答:

我们通过系统分析音乐教材和课堂乐器演奏的基础知识、技能,结合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从文本、视频、音频三方面开发出系统的演奏学习资源,主要进行了口风琴、陶笛两种乐器的演奏教学。借鉴国际上混合式学习之翻转课堂模式,结合音乐演奏教学的实践,我们提炼出来“三·六”趣味演奏教学模式“三个模块”:学习新知、实践巩固、成果展示,“六个环节”即:唱、看、练、议、演、评


模块一:学习新知。学习新知是演奏教学实施的基础部分,我们抓住两个环节:“唱一唱”、“看一看”。“唱一唱”是演奏学习的预备活动。依托线下,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孩子们能节奏准确的唱出旋律,为演奏学习做准备。“看一看”是演奏学习的主体部分。依托线上,孩子们在家长的支持下,在家中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学习,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

模块二:实践巩固。实践巩固是演奏教学实施的关键部分,我们抓住两个环节:“练一练”、“议一议”。“练一练”是演奏学习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在家庭中,在家长的支持下,进行演奏的实践练习。学生练习的时长、练习的成果将依托班级线上交流平台进行反馈。随后,老师对孩子们的演奏成果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分层评价、指导。“练一练”中,需要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紧密沟通。“议一议”是线下学习中,班级合作或小组合作中的内容。议的内容包括:演奏学习体会交流、集体展示讨论等方面。实践巩固中,“议”中有“练”,“练”中有“议”,体现的是合作学习与同伴互助,需要孩子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模块三:展示成果。展示成果是演奏教学实施的重要部分,我们抓住两个环节:“演一演”、“评一评”。演奏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情感与表达是演奏的灵魂,“演一演”是不可或缺的。在线下音乐课堂中开展“演一演”,给孩子们搭建展示的小舞台,让他们有个人、小组或全班展示的机会。“评一评”不仅是“演一演”的必备环节,也应贯穿于整个演奏学习活动之中。通过自评、他评(包括学生和家长)、师评对学生演奏学习状态、过程、成果进行评价,促进演奏教学的良性循环。

 

谢铭磊老师问:

请刘老师介绍一下工作室的情况。

刘双宁老师答:

2018年10月份,我申报了庐阳区的区级名师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示范观摩、实践磨砺、专家引领、协同共进”为成长策略,从成立至今,工作室立足庐阳区,面向安徽省,课堂教学与艺术活动双管齐下。工作室成立初期,经过材料审核和面试,确定了12名初期成员。后来陆续有26名音乐教师加入了这个团队,成员结构包括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阶段。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工作室主持人,我的工作思路主要集中在:教师基本功提升、课堂教学研讨、鼓励教师创作、社团排练指导几方面进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工作室依托庐阳区教研室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带领各成员教师勤学苦练声乐、钢琴、指挥、弹唱、理论和第二特长,将基本功练扎实。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们参加区、市级的基本功系列比赛,在大家的努力下,多位老师在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欠缺,课堂教学能力也需要提升。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成员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在活动中研讨、在研讨中提升,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了教学自信心、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谢铭磊老师问:

刘双宁老师在最近组建了市级名师工作室对吗?接下来将会有哪些新的想法和计划?

刘双宁老师答:

是的,我的区级名师工作室在2022年就已经到期了,很幸运地是今年通过材料申报和面试考核,我成功成立了市级名师工作室,目前刚刚完成组建工作。


 

对于未来工作室的发展,我认为首先是要开阔眼界,多带老师们学习。非常感谢全国基础教育音乐名师工作室联盟和浙江音乐学院,在2020年12月联盟成立大会上,我提交的材料在现场进行了分享,我也看到了更多优秀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分享的内容,让我感叹大家做了那么多的研究,让我眼界打开,受益匪浅。所以多学习,多交流碰撞,就是提升自己的一种很直接的方式。其次还是要扎根课堂,通过送教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再次,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打开新的思路,因此鼓励工作室成员独立申报课题将是未来的重要计划。

 

网友提问

作为竹笛专业的老师,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让学生爱上民族音乐?

朱焱老师回答:

首先,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那就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民族音乐,以及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价值。我们民乐专业的老师的可以带大家认识各种民族乐器和讲解民乐知识,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其次是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要让他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这就可以利用到我们的专业特长,在课堂上多展示多演奏,让学生多听多看,也可以结合流行音乐元素,演奏学生喜欢的当下流行歌曲,与他们产生共鸣。还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活动:通过举办民族音乐知识讲座、开设民族音乐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和体验民族音乐,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学情,开设适合的课堂乐器。最后,还是要结合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乃至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

 

网友提问

音乐课堂如何创设情境?


刘双宁老师回答:

情境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从音乐中创情境,比如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从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调式等方面的特点出发,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符合音乐要素特点的情境。2.从歌词中设情境,依据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去编创情境,可以是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抓住歌词内容去展开情境教学。3.从背景中找情境,从作品所在的地区、时代、作曲家等方面,深入分析作品背景所蕴含的内容,找到合适的点去进行情境的构建。同时再结合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场景布置,有效达成情境教学。

 

第二季“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活动自2024年4月3日开播以来,受到了各界的关注与好评!截止目前,12期课程观看总人数已达到近10万人次(其中直播在线观看6.2万人次,后台回放观看3.8万人次,各占总人数的62%38%),课程点赞次数高达55万次,反响热烈!成功刷新了米多多公益直播间名师讲堂板块同档期直播课程的历史最高收视纪录!


 

感谢大家对此次公益直播活动的大力支持!也欢迎老师们通过直播回放继续打卡学习系列课程!

 

优秀学员评选通知

对于有组织的听课教师,请老师们按照各地通知要求,尽快将自己的听课笔记及相关听课证明材料整理好后发送至自己所在地的负责人~各县教育局以及参与活动的相关合作单位请于7月15前上报各地优秀学员参评名单,老师们的学习证明也请整体打包提交审核哦!

 

同时,米多多公益直播间企业微信交流群中有意向参评的老师请于7月15日前将自己12次完整的听课笔记、学习心得及相关听课证明材料扫描打包发送至德清公益邮箱deqingjjh@163.com~邮箱名请命名为:【所在地区+姓名+联系方式+第二季名师音乐课堂听课笔记】,另外,在材料提交截止日期前同时申报了2025年音籽米多多合唱团的老师将根据提交的听课材料有优先获得优秀学员的资格哦~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感谢公益直播发起人湖南师范大学郭声健教授;感谢浙江音乐学院各位领导对本活动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全国各地音乐名师、教育同仁对本活动的关注与参与!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云上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