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与育人”:潘家贺老师带你体验合唱美育的多维体验 | 合唱教学浸润系列名师课堂第七课
11月6日晚,由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与河南省合唱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全国乡村中小学合唱教学浸润系列名师课堂公益直播活动第七课在米多多公益直播间顺利播出。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潘家贺老师以“合唱教学在中小学美育中的浸润作用”为主题展开教学。活动当晚,直播课程共吸引了4672位观众在线观看,课程播放次数共计6874次,点赞互动次数更是高达7.9万次。课堂上,潘老师结合他自身在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经历,从一线教师的角度,通过“教书”、“育人”两个方面分享自己在合唱教学中的经验体会。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的精彩内容吧~
《合唱教学在中小学美育中的浸润作用》
课程内容回顾
潘家贺,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202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教育部国培计划讲师;河南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出彩河南人”2022最美教师;“感动中原”2023年年度教育人物;商丘市教体局教师合唱团、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苔花合唱团、应天之声合唱团常任指挥,携合唱团获得多项国际比赛奖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数十次专题报道。
一线教师合唱教学面临的挑战
合唱教学是额外的工作量
非专业背景的挑战
缺乏系统指导和资源
音乐老师数量有限
缺少专业钢琴伴奏老师
......
实施合唱教学的过程
组织学生与初学作品
排练时间的安排、获取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以及如何照顾新老团员。
选作品从齐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都是实施合唱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分声部训练声音
确保各声部都有音乐感觉好和不太好的孩子,以保持学生程度的均匀。
进行气息训练、共鸣训练和母音统一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合唱技能。
以“站-走-跑-跳-飞”为训练思路贯穿训练始终,进行气息训练、共鸣训练、母音统一训练,提升孩子合唱技能。注意要把一个音练稳、练好再到两个音、三个音、更多连音的训练,同时要注意分声部时要注意声部均衡,并提醒学生歌唱时稳住气息和保持歌唱的位置。
和声训练
和声训练包括单音训练、双音训练和三音训练,这些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合唱中的和声技巧,为后续的作品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爬楼梯式”方法训练,先把一个音唱好,再循序渐进增加第二个音,唱好后再唱第三个音,训练始终需稳扎稳打。
合唱作品选择
初级训练作品:从音乐教材、学校学生传唱的,学生认为好听的音乐作品中选泽,老师可以自己大胆创编。
视奏作品:唱学生喜欢的作品,不要太难。
演出作品:符合演出主题,旋律优美,互动性强。
比赛作品:选择有层次、有思想、有新意,名家创作的经典合唱作品。
课堂教学以外的注意事项
1.留住学生
初级合唱团或者开始水平不太高学生团流失严重,找到问题,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站在学生位置解决问题。
2. 争取学校各级领导老师支持
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抱怨,学校是一个大团队,合唱团牵扯到的人多,和大家勤沟通,静等花开。
3. 合唱团出成绩
制定计划,成绩不一定是单一去比赛拿奖,优秀社团、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各种评优评先都可以用,眼界开阔些,可以看到处处都是成绩。
4. 配合教育政策
合唱教学与美育浸润计划、五育并举结合,借此机会发展合唱团。
合唱美育的多维体验
合唱之美
和声之美
多声部的声音美,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情感之美
通过音乐表达和感受情感
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视觉之美
整齐的队形、协调的动作
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视觉艺术的魅力
合唱美育浸润作用的具体体现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潘老师与苔花合唱团的故事
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诗写得很感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教育的目光不能总是盯着花园里耀眼的牡丹花,而要更多投向墙角处不起眼的苔花。
苔花合唱团
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苔花合唱团正式成立于2014年5月,河南省首批文明社团,商丘市学校合唱示范团,由我校热爱合唱的30多名视力障碍学生组成。合唱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教育教学规律,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补偿缺陷,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合唱团里的双胞胎姐妹花
这一对双胞胎盲人女孩,她们的父母离异,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刚开始,她们非常害羞、孤僻。潘老师发现了她们在音乐上的天赋,将她们选入了苔花合唱团。如今,她们已经在学校度过了9年时光,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钢琴调律,还能合唱优美动人的歌曲,在自己喜欢的音乐领域发光发热。
冰雪聪明的彭娅昕小朋友
课堂上,潘老师向观众介绍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彭娅昕。尽管彭娅昕的眼睛看不见,但她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模样以及她那优美的歌声,感动了直播间里的每一位观众.......
苔花合唱团演唱《想起你》
虽然盲人孩子看不到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却用歌声、用合唱的形式让世界看到他们。苔花合唱团在台上的情感细腻演唱,是舞台背后潘老师和孩子们无数个日夜坚持的凝结。他们的歌声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是美育浸润的最生动诠释。
潘老师有话说
“我们的心里要装着每一个孩子,要把每一个孩子教好,要把每一个音唱好,要经得住时间的沉淀,要设定好目标为之奋斗。”
“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特别是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和学习成长相对落后的学生。”
“合唱教学在中小学美育中的浸润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能让更多的孩子提升审美素养、陶治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节课上,潘老师的分享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直播间评论区气氛热烈非凡:
“潘老师用音乐点亮盲童孩子心灵”
“合唱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此刻他们的内心无比强大!”
“合唱艺术教育不只是为了呈现舞台的精彩,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以美浸润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受益终生!”
同时,课程也使观众产生了共鸣,评论引人深思:
“所有的孩子都应该享受音乐课程!”“希望更多领导重视音乐”
“我们八零后没有音乐课,到今天我的孩子依然没有音乐课,这就是城乡差别。”
通过潘老师的分享,观众不仅感受到了合唱艺术的力量,也深刻体会到了美育浸润的重要性,更加认识到了缩小城乡美育差距的紧迫性。希望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并推动中国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及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高质量的音乐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滋养中健康成长。
听课热潮盛 河南商丘在行动
在河南省合唱协会的积极发动下,本次直播课河南地区的听课观众人数每节课都稳居前三。本周第六节课更是吸引了河南地区共2169位老师(占直播间总人数的46%)观看课程直播,其中近一半的教师来自河南省商丘市。
在商丘市教体局的大力宣传和支持下,商丘市的音乐教师每周都坚持打卡、学习直播课程。在已经播出的七节课中,商丘市每次都在河南省内听课人数排名前三,本周直播更是吸引了903位老师观看,听课人数排名第一!
坚持组织这么多老师听课并不容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商丘市的学习管理模式吧!
刘亚昀
商丘市教育体育局体卫艺科艺术专干
米多多公益直播间名师课堂对于一线音乐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和国内一线合唱指挥专家面对面的机会,因此,对于近年来着重发展和推广中小学合唱艺术教育的商丘市来说尤其珍视这次机会!
每周三的讲座开始之前,我们都积极组织教师查看有关学习的资料,并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和组织。首先,在全市体卫艺工作群内对各县市区及市直学校提出要求,一定要组织本区域单位内音乐教师进行观看并打卡;其次,对于商丘市教师合唱团,商丘市首批、第二批合唱示范点学校进行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打卡、做好笔记,还要在群内进行有关问题的讨论;最后,在每周四上午的教师合唱团训练日活动中,老师们也会及时进行线下复盘,以便于更加深刻的记忆及更好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必须争取一朝一夕的时间才能够有所进步。一线音乐教师的培训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基石,引领音乐教师树立目标 坚定信念,牢牢把握住艺术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对于一名艺术专干来说责无旁贷!
经商丘市教体局反馈,此次公益直播活动商丘市夏邑县、柘城县、睢县、宁陵县、虞城县等县域地区都在积极参加和组织听课活动。特别是夏邑县教体局,近期还发布了听课活动的红头文件,进一步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夏邑县教体局的发动下,当地教师学习热情极高,每周都能积极参与直播听课活动,并按时提交听课心得~
同时,夏邑县教育局还制派专人,每周都会将老师们发在群里的听课笔记打印出来,整理成册,方便老师们进一步交流学习!
音籽推荐官分享学习新鲜事
易老师
音籽推荐官
大家好,我是音籽推荐官易老师。这节课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华东地区的优秀音乐教师——安徽省桐城市双港中心小学的文玲老师。一直关注我们活动的老师可能对文玲老师并不陌生。文老师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积极参与我们的直播间学习。去年下半年课程的总结表彰会上,文老师被邀请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发言,并成功入选2024音籽米多多合唱团,参加了今年在长沙举办的线下合唱周培训活动。今年下半年,随着新系列课程的播出,文老师依然坚持跟随直播间课程学习。本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文老师的音乐故事吧!
文玲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安徽省桐城市双港中心小学的文玲,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和大家分享我的音乐故事~
2022年,我通过教师招聘考入桐城市双港中心小学任教,初来乍到,学生的情况是音乐课没上过,音乐素养几乎没有,音乐课开展起来很难,在焦躁中度过了实习期。2023年市里开展了合唱专场艺术展演,学校临时组建合唱团参赛,最终在这个有1000人左右的学校,以小合唱的最低人数要求,只挑选出了16名相对音准稍好的孩子,排练是最大的难度就是声部要和在一起的时候,基本都不在调上,歌唱位置也找不到,独唱的方法显然不太适用于合唱教学,多亏德清公益的合唱系列课程,专家们细致到位的讲解对我帮助很大!我按照专家们传授的方式方法一点一点的带领孩子们克服各个难题,最终在比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比赛后,合唱团解散,我陷入了反思,是不是能将某些训练方法和合唱的歌唱要求加入日常教学?有了想法,马上尝试,课前带孩子们练音阶,逐步变成二度,三度练习,并且分声部合作演唱大三度音程,唱的时候对口腔状态,气息做相应的要求,慢慢的,班级里,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同伴的声音,音准变得越来越好,声音也越来越好听。
2024年暑假,我有幸成为音籽合唱团的成员,并去到长沙参加线下培训,我被教授们为美育教育的付出,还有他们的细致专业的授课深深感动!
文玲老师在合唱周
本学期,唯一不变的是跟随德清公益的每周一课继续学习,改变了的,是没有按我原来的设想,继续带之前的班级,而是换了新的班级:带一、二年级的孩子。受每周一课的影响,我开始改变了我的日常教学风格,不再按模版套路上常规课,除了音阶练习,音程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更注重学生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素养的培养,由于每个班级排了4节课,我每周抽出2节课,采用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合唱从这里开始》,给孩子们上合唱课启蒙,简单节奏的童谣朗读,五线谱的视唱教学,带有小乐器伴奏的小曲子,简单的二声部轮唱,孩子们都学得非常开心!
音你而来,籽落八方!作为音籽合唱团的成员,之后我也会继续努力学习,为乡村美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文玲老师对德清公益活动一直以来的关注、参与,也再次感谢音籽推荐官易老师的分享,下周我们又将看到哪个地区教师的学习故事呢?希望大家都可以积极找自己所在地区的音籽推荐官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听课笔记以及开展校园合唱活动的相关进展,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下周更多的精彩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