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乡村美育E课堂第三周周记|有趣有效,化繁为简

2024.12.11 167 字号

有趣有效化繁为简

 

在E课堂第三次课的备课中,轮值导师为王朝霞教授,授课小组成员分别是负责一年级教学的邓昀芊(组长)、何林、胡宇琪、蔡敏,以及负责二年级教学的梁梓恩(组长)、李思敏、刘振菲、邱敏莉、李昕。本周授课小组在教学设计上化繁为简,开展直接而有效的音乐教学

 

一、前期选题与备课情况

【一年级】

最初,小组选定了有备课经验的《母鸡叫咯咯》一课。小组成员和导师的反复讨论,并结合前一轮课程中学生的上课表现和反馈进行分析,发现歌曲中的同音部分“re fa fa”和“mi sol sol”这一难点学生难以掌握。因此,基于教学反思和导师的修改意见,小组决定更换选题。


最后,我们重新选定了广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歌曲《快乐的罗嗦》,旋律欢快,富有彝族音乐特色。歌曲中的“3(mi)”和“5(sol)”这两个音能够搭配手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将这两个音存入他们的“小音库”中。

 

小组深入研究了彝族的文化背景和方言,希望通过音乐这座桥梁,让孩子们感受到彝族人民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小组决定通过多媒体视频素材展现彝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得到丰富的体验。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小组确定围绕5(sol)、3(mi)两个音从感知到辨识,在情境创设表演中进行活动设计,融合巧思鼓励学生运用简单的音符5(sol)、3(mi)和X、XX为创编与填词。同时,小组思考如何平衡线上教学的趣味性和严谨性,教学相长,在教学之中,持续改进课程内容,并根据孩子们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年级】

《掀起你的盖头来》选自花城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是一首欢快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本次教学主要以学唱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为重点,学习前八后十六(ti—dili)节奏型为难点,运用了歌舞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载歌载舞的音乐活动中唱会歌曲,在口读手拍的体验中找到ti—dili的律动感,将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加入念读节奏的游戏当中,不仅能够巩固节奏型的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参与感,增添学习兴趣。


本课主要侧重于歌曲与舞蹈之间的融合设计,以歌舞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载歌载舞的生活方式,传达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期望。通过每次学习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在不同的舞蹈动作中反复熟悉、学唱歌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量化积累的学习,在快乐的舞动过程中就把歌曲学会了。在音乐知识的学习方面,主要通过口读手拍的互动活动和小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型拍、读的巩固。虽然我们的教学设计比较简单,但是却直指目的,秉持在快乐、有趣的唱游活动当中学唱歌曲,拍读节奏,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二、情境创设,趣味教学

 

【一年级】

“彝族火把节”为情境展开设计,设立点亮篝火小挑战、传递火把、歌舞大会等环节,精美的ppt将情境贯穿始终。教师以趣味化、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点亮篝火小挑战”中,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接龙演唱(如图),旋律围绕5(sol)、3(mi)开展,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当学生唱对时,ppt上的篝火亮起,唱不准则篝火熄灭,以动画交互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设计中,始终围绕“5(sol)、3(mi)”进行活动设计,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直接、高效。例如,在导入时,运用5(sol)、3(mi)编创问好歌,初步建立学生对5(sol)、3(mi)的感知。在点亮篝火之后,让学生聆听慢速弹唱版,找到5(sol)、3(mi)并做出手势。到传递火把时,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唱歌曲第一句,而是变换X  X 、 X   X X  、 X X   X  三种节奏的声势律动,在反复律动、演唱中将生歌变熟歌,提高学生对5(sol)、3(mi)的辨别与演唱能力。


 

 

【二年级】

E课堂小组在导入环节以新疆歌舞会为情境创设、运用新疆歌舞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唱过程中以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为媒介,在律动舞蹈中聆听、感受、歌唱,以简单、直接的方式来教唱。其次,以口读手拍的方式感受、学习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加入词语念读节奏游戏来巩固。最后,以已学歌曲《哇哈哈》来引导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点。教学环环相扣,教学目标从感知、表现、创造中皆指向ti dili节奏型,使得教学直接且有效。


 


三、教学反思与感悟

 

【一年级】

《快乐的罗嗦》的教学通过“点亮火把、传递火把”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多次聆听和跟唱,很好地让学生熟悉了乐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彝族相关文化元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没有给到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创造,如舞蹈动作的创编。


线上教学需要依赖稳定的网络和适当的技术设备,部分教学环节需要提前录制视频才能更好呈现效果,课堂的互动也受到了限制,听不清学生的声音时,只能通过观看画面了解学生的动态,导致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反馈与解决。


音乐课堂线上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后重要的是持续评估和改进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线上环境中获得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二年级】

李昕老师: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唱歌曲首先要从节奏学习入手,这也涉及到本课的教学重点——前八后十六节奏型的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新的节奏型的加入需要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们化繁为简,借助脚踏稳定拍、手击打节奏型这两种简单律动,分别引领学生边做一种律动边念节奏型,再到分组律动、念节奏合作,在变化重复中让学生熟悉该曲节奏同时还能培养二声部的听觉。此间还巧妙地融入“节奏小游戏”环节——用词语接龙的方式巩固“ti-dili”的节奏,在调动课堂积极性中也是让加深学生们对前八后十六节奏的记忆。此后在旋律学唱中,学生的对于节奏的掌握程度很高,可见之前一系列的节奏训练为此打下良好基础。

 

梁梓恩老师:

本次教学目标聚集在载歌载舞地学唱歌曲和学习ti-dili节奏上,但由于我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设备上出了一些问题,损失了部分教学时长,以至于可利用的教学时间被缩短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在教学内容上只能迅速做出取舍,优先把教唱歌曲的感知、学唱、律动表演的整个流程提炼出来,精简教学内容,在完成好教学重点、保证教唱质量的情况下再增加内容。又因为这个班级的学生对所学的歌曲并不熟悉,所以我选择集中更多时间在逐句教唱上,将这一环节作为学唱的侧重点,根据学生的歌唱表现,调整演唱的音准、节奏以及歌词的发音,让他们能够较高质量地唱好《掀起你的盖头来》。  

     

在学生能较整齐、准确地演唱歌曲后,我逐步加入了新疆歌舞中典型的舞蹈动作—点步、翻手腕等让学生在舞蹈律动中演唱歌曲,感受载歌载舞的乐趣。在课堂的最后,学生能够完整地跟着视频,结合脱帽、移颈的动作进行表演,在欢乐的歌声中结束了此次课程的学习。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完成,我本以为这节课上得比较失败,或许学生根本就没有得到充分的音乐体验!但通过跟班老师的传达:孩子们这节课的反馈很不错,认为课堂很有趣。让我重新审视了这节课的价值,原来并不是教学内容够丰富就是成功的教学,而是学生能否通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乐在其中地完成好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大道至简,我们更应该关注到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这是我们应该反思和引起注意的地方,也是老师在指导中反复强调的重点。

 

李思敏、邱敏莉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念读节奏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较复杂或速度较快的节拍上,说明节奏感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一问题,我有了新的改进想法:


(1)节奏分解练习

将较复杂的节奏分解成小段,先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一部分的节奏结构,再通过重复练习将这些小节奏连贯起来。这样的分步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节奏逻辑

(2)慢速到快速的渐进练习

在初学时,将节奏放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和掌握每一个拍子。随着他们对节奏的熟悉度提升,再逐步加快速度,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歌曲的整体节奏。

(3)多感官结合的节奏练习

一定要分批练习或是进行分组练习。通过拍手、跺脚、身体律动等多感官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肢体运动中找到节奏感,使学生在动作的引导下对节奏有更直观的感受,但一上来就边念边打会让学生手嘴不太协调。

(4)节奏游戏和互动练习

设计一些互动性的节奏游戏,通过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节奏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节奏感知和反应能力。例如我们最后的编创“小兔子 乖乖”(前八后十六+二八节奏型)、“小鸭子 嘎嘎”可以移到前面节奏感知的环节,贴近生活的例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5)与舞蹈动作相结合

继续将舞蹈动作与节奏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身体律动中内化节奏。例如,拍手➕翻手腕来标记强弱拍,帮助学生在律动中掌握节奏的起伏和变化。

 

这些改进措施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节奏,也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