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实时新闻

陈家海:谈“快乐合唱3+1”扶贫支教模式的特色丨乡村中小学合唱教育研讨会

2018.02.04 327 字号

编者按

1月17日,乡村中小学合唱教育研讨会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全国合唱、教育及公益届部分代表,以“快乐合唱3+1—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公益项目为案例,对合唱教育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发展做出了思考,也分享了项目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干货满满。我们将“合唱教育讲坛”的嘉宾发言一一整理,与大家共享。

今天推送的发言嘉宾是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高校合唱委员会主任陈家海,他的发言主题是“快乐合唱3+1”扶贫支教模式的特色。

 

 

陈家海

  

一、当下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新课标指导思想


在我谈这个问题之前,简单的回顾一下我国当代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所发生的变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学校音乐课程基本上以学科课程,主导设计思想,其特点是淡化知识性,强化能力性,并且在第二课堂增设经验性课程,重视实践体验的优点。这种课程特点是凸显基础性,适当拓宽对音乐学习的视野;并且增强了唱、奏、演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接受性规律。

进入第一次新课程改革后则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课程教学以听赏为主而严重忽略对音乐认知基本能力的教学(当时的教学是教师上课放录音,产生了一代音乐文盲)。

需要强调的是,现行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导思想是,在提倡审美体验、陶治情操、启迪智慧的前提下,强调开发创造性潜能,要求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令人欣慰的是中小学校的音乐课本都加入了合唱教学与训练的内容,使得广大的中小学校普遍重视了合唱活动的开展,一时间校园合唱活动及学校合唱团成了许多学校文化的特色。


二、政府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要求


2011年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国家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于2014年通过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全国,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出执行若干意见的文件,并与国务院、国家教育部签订备忘录。截止2017年,先后已有21个省区、市)签订了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本省(市)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目标以及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据教育部有关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普查结果看,201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美育教师59.9万名,占全部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6.5%,而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美育课程的课时量应占全部总课时的9%~11%。这意味看即使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按照最低标准课时量开课,也存在着6.5%的教师承担9%的课程这样一种配置不均衡的状况。针对艺术教育师资普遍短缺的问题,教育部特别制定了《意见》。并明令要求到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要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此,教育部陈宝生副部长给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提出各省市要“优化存量,强化增量”,统筹社会资源、各部门力量,同时统筹各种人才培训的资源,解决好师资短缺的问题。

在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还特别指出广大的中小学校(特别是老少边穷的农村中小学校)要大力开展校园合唱及校园集体舞活动。这是基于这两项活动既经济又能够增强学生艺术素质修养的提高而提出的。

 

三、社会力量扶贫支教的帮扶案例


随看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扶志要求力度不断加大,许多社会力量慷慨解囊,开始把目光投向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校。他们出资、设立基金项目,招募志者着力扶植一些贫困山村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合唱教育)。据我所知,全国较为有影响的有:德清基金会“快乐合唱3+1”、深圳松禾基金会“飞越彩虹”、河南“乡村音乐厅”及海南“爱乐助学支教活动等。


1.深圳松禾基金会“飞越彩虹”公益项目


 

该项目由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牵头发起,2010年1月27日,在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简称:松禾基金会),该基金会是一家由创业投资行业发起成立的公益平台。它通过实施“飞越彩虹·民族童声合唱团”公益项目(以下简称:“飞越彩虹”),推动我国多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我国边远地区的孩子们持续提供基于尊重和平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专业公益服务。其宗旨是:以童声合唱发现、分享、传递民族文化之美!“飞越彩虹”项目通过基金会出资招募志愿者深入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扶植7-12岁的在校儿童学习和开展原生态民歌合唱演唱活动。

该项目的特点是民族文化保护与少数民族地区艺术素质教育相结合,具体做法是要求合唱团孩子们“说母语,唱民歌,跳民族舞蹈,穿民族服装”;以乡镇或村级完小为依托,组织适龄民族儿童通过对原生态民歌、民族经典舞蹈的学习来认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组建“民族重声合唱团”,提升当地少年儿童的艺术素养,让他们通过学习民族传统歌舞来理解、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这是“飞越彩虹”公益项目的核心。


2.河南“乡村音乐厅项目


 


该项目是河南省合唱协会于2016年底酝酿、组织发起的文化扶贫、扶志项目2017年,在省文化厅领导支持下,同省文化馆共同开启“万名音乐文化志愿者走进贫困乡村及村小学,签约共建‘乡村音乐厅’”项目。该项目的特点是与河南贫困乡村和村小学联合签订扶贫合约,组织志愿者为村民的文化活动及村小学的合唱教学服务。通过组织村文化演出队和村小童声合唱团,普及合唱文化活动。目前,由省协会各地65个合唱团队约9630名合唱团员和音乐文化志愿者,分别在平顶山、商丘、信阳、南阳、周口、驻马店、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漯河等28个省辖市的109个村庄共建“乡村音乐厅”。至此,26万父老乡亲有了常来常往的文化志愿者,有了自己经常参与的文化活动。“乡村音乐厅”建设目的,一是创新文化服务方式;二是扩大合唱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三是积极做先进文化、高雅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海南“爱乐助学支教活动”


 


海南爱乐乡村音乐支教已进行五年,2013年开始,现已在海口美兰、秀英、琼山、龙华区十三个中心学校以及临高、陵水、儋州、临高农村共十六所乡村小学建立了十六个合唱团,有近千个农村孩子接受了支教。五年来,该助学支教活动已下乡近千次,他们扶植的合唱团已在全国及海南省合唱比赛获金、银奖,爱乐支教得到了省、市教育局及妇联和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和海南乡村教育促进会的大力支持!该项目已成为海南省很有影响的公益项目。得到海南教育厅的厅长由衷赞叹:你们做了政府想而做不到的事;并得到中国合唱协会会长李培智的赞扬。“童声飞扬”是该项目创建的展示平台。


4.湖南德清基金会“快乐合唱3+1”项目

“快乐合唱3+1——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项目是由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与湖南省教育基金会、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共同设计并推出的公益项目。唐修国先生与其夫人李克梅是该基金会出资人。唐修国先生是三一集团的创始人之一,3+1也是该项目的吉祥数字。在3+1中,3是指三个培训帮扶乡村音乐教师的三个子项目:合唱训练营(集中骨干教师到长沙培训)、音乐下乡行(请专家到县里对所有音乐老师培训指导)、音乐背包客(招募专业志愿者到某乡村学校某合唱团短期帮扶:排练、钢伴等),1是指为所有中小学生举办的合唱比赛活动(第一年班级合唱比赛、第二年片区合唱比赛、第三年县级合唱比赛),三年普及逐步提高合唱水平。

项目通过循序渐进的帮扶活动,关注并推动中国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及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用童声照亮童心。


 


至今,“快乐合唱3+1项目”已在湖南省安仁、通道、桑植、龙山、江华、隆回和汝城7县实施,共培训了1028名音乐教师,在282所中小学6997个班级中顺利开展了“中小学合唱比赛”,惠及40.9万名乡村中小学生。其中能进行常规训练的中小学校级学生合唱团和教师合唱团已达79支。


四、德清基金会“快乐合唱3+1”的项目特色


01

构架完备,呈体系化


我认为该项目经过近5年的构建与不断的探索实践已构成了完善的项目体系,这是与其他几个扶贫支教项目的最大不同点。该项目既湖南省教育基金会搭建平台,有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出资及运作,又有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组建专家队伍和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加强音乐课堂的阵地,这就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因此发展后劲十足,这表现在全省联动。多方构建,从组织上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


02

支教形式,呈多样化


 

快乐合唱3+1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方式采取“音乐下乡行”,即邀请专家深入项目对口县面向该县音乐教师传授“如何上好音乐课”、如何进行合唱训练与怎样指挥合唱等基础知识与技能;邀请专家在项目县片区及县级“中小学合唱比赛”中担任评委并进行赛前辅导。

举办“合唱训练营”(包括合唱夏令营、“快乐合唱3+1“公益音乐会),简称“两营一会”。每年暑假,由项目县骨干音乐老师组成“合唱训练营”,由项目县优秀童声合唱团组成“合唱夏令营”,在长沙进行为期九天的合唱集训(包括大师讲座和合唱排练),并举办“快乐合唱3+1”公益音乐会。


  

还有“音乐背包客”,向社会招募有合唱指挥、音乐、钢琴等相关专业背景的社会人士或学生志愿者,到“快乐合唱3+1”项目县帮助有需求的中小学合唱团进行排练和指导,或担任临时钢伴。


 

举办“中小学合唱比赛”,“快乐合唱3+1”对每个项目县推广期为三年,中小学合唱比赛分年度进行,分别设置为班级、片区、县级三个不同层级的合唱比赛,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为乡村中小学生搭建起合唱的舞台。


03

团队构成,呈多元化


 

从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四个帮扶支教机构,在志愿者团队建设方面均以合唱志愿者为主体,而德清基金会“快乐合唱3+1”的志愿者团队却呈多元化现象,不仅有企业家、作家、企业职工、留学生、大学教授、讲师、还有专业与非专业的本科学生,以及合唱指挥研究生。

我以为“快乐合唱3+1”项目具有特色的是音乐背包客,它作为“快乐合唱3+1”核心子项目之一,会向社会或高校招募的有合唱指挥、钢琴等专业背景的公民或学生志愿者(包括高校合唱指挥专业、钢琴专业在职及退休老师、在读学生,有合唱指挥基础的城镇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指挥经验丰富的社会合唱团人士等),这些被招募来的音乐背包客将到深入到扶贫支教对口县乡村学校支教上课并帮助学校合唱团排练合唱作品和承担临时钢伴或钢伴指导。


04

立足湖南,呈多点化


2015年以来,“快乐合唱31"项目在湖南省安仁、通道、桑植、龙山、江华、隆回和汝城县实施,培训了1028名音乐教师,举办了3场“快乐合唱3+1”公益音乐会,在7县6997个班级中顺利开展了“中小学合唱比赛”,惠及40.9万名乡村中小学生。目前能进行常规训练的中小学校级学生合唱团和教师合唱团已达79个。


 

以上是我通过基金会微信平台和社会在网络上对基金会的反响所做的梳理总结,虽是来自网络平台却深感“快乐合唱3+1”是一个极富特色的公益项目,也是帮扶支教的优秀典型,值得我们的肯定和学习。特别是参加昨天晚上在贺龙元帅家乡桑植县的项目成果汇报展演后,我对德清基金会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深为该基金会这五年来在帮扶支教上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喜悦。


德清基金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在精准扶贫、文化扶志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帮助政府解决了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让乡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了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借用周跃峰会长的话说,“快乐合唱3+1“项目是湖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孩子们的福音,也是湖南合唱的福音。

我们希望“快乐合唱3+1”项目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最终成为全国帮扶支教的成功典型。



桑植县“澧水之声”新年合唱音乐会共唱了23首以当地民歌改编的合唱现当代的合唱作品反流行合唱并有外国的原文作品四首。指挥有的10人上场。四支童声合唱团的演唱纯朴甜美而有一定的表现力。建议钢琴伴奏不要,采用无伴奏训练,展现民歌合唱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