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育E课堂第三周周记
乡村美育E课堂第三周周记
第三周:
授课路上——顺利又跌宕、辛苦又享受
春风化雨的四月天,迎来了湖南省安仁县金紫仙镇第三周的云端E课堂。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既顺利又跌宕、既辛苦又享受的一周!
清明假期,有五个班级的课程被冲掉。摩拳擦掌的研究生老师们倍感遗憾。我们准备得很兴奋,很希望有机会实践,更希望远在湖南的小朋友们仍然能学习这首可爱的小歌。于是,一节二年级《老爷爷赶鹅》微课应运而生。然而没想到,短短六分半的微课,制作竟然花费了二十多个小时;没想到,一不小心,练就了视频制作、编辑的小本领,妥妥的“一专多能”;没想到,我们也会有强迫症,对各种效果“斤斤计较”...... 更没想到,小朋友和跟班老师的反馈让我们无比欣喜,看到小朋友们唱歌的模样,感觉一切都太值了!
本周的轮值老师是李婷老师,本周授课的团队成员有:一年级组郑怿婷、王欣桦、梁梓恩、曹钎、曾丽敏,授课的题目为《是谁在敲》;二年级组郑思琦、邓玥盈、欧娟、刘嘉奕、张梓筠、王希,授课的题目为《老爷爷赶鹅》。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从教学内容的设计、课间的制作、视频素材的录制和剪辑等各个方面积极展开行动。
从上至下依次为:梁梓恩、王欣桦、郑怿婷(一年级课组)
从上至下依次为:郑思琦、张梓筠、刘嘉奕(二年级课组)
教学有方
梁梓恩:
在了解到前两周的教学情况后,我们组决定本周开启m-s两个音的柯尔文手势和乐谱的学习。选择《是谁在敲》这一课作为教学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其以旋律m-s两音为主,叠加时值与力度变化,能够巩固两音;另一方面歌曲富于故事性,适合情境式的教学设计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团队的力量
王欣桦:
我们小组成员有大四、研一和研二的同学,此前大家相互之间并不熟悉。通过线上、线下见面,大家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渐渐熟悉了起来,备课工作稳步前进。无论是前期的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还是后期的视频拍摄、ppt制作和设备调试,大家都积极参与,提供了很多很棒的想法和点子,让我看到了团队的力量!
在备课过程中,李婷老师对我们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指导,不仅现场进行示范,还在教案上写了非常详细的批注。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调整与修改,不断磨课改进,可谓是收获满满。
王希:
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大家的想法会产生很多的碰撞,我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在老师指导下,我们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明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趣饱满,环环相扣。此外李婷老师还与我们强调了课堂常规以及教师上课状态的重要性。
上课经验
王欣桦:
线上课堂在视频播放的环节经常会出现音画不同步的现象,即使退出放映或用电脑直接播放也是一样。如果授课教师一边用清晰的指令引导,一边与跟班老师配合,现场带领着同学们一起做,也许效果会更理想。同时,由于线上授课隔着屏幕,授课教师需要更加注意与同学们的互动,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教学过程,并非只是播放视频和走流程。教学语言需要更加流畅、符合情境,并及时给同学们鼓励,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张梓筠:
线上授课不能面对面地管理课堂纪律,但大部分同学都会很积极地配合,如果有一些吵闹时,只要一说“小嘴巴不说话”“小耳朵认真听”,学生们就会很快地回应并安静下来,所以在课前有必要把课堂纪律口号强调一下的。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在做律动时可能只顾着做动作而唱得较少,这时需要老师提醒并带唱。
观课心得
曾丽敏:
观课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不仅能够熟悉E课堂的设备调试及教学流程还能够学习到很多教学经验。在观看梓恩师姐的课堂中,我发现梓恩师姐非常善于使用鼓励式的教学语言和肢体动作。在学生们完成各项任务后梓恩师姐总是不忘记夸夸他们,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此时学生得到了老师肯定,音乐学习就变得更加积极了。
郑思琦:
这周我是在线上进行观课的,通过这次观课自己将整个教学环节又进行了一次梳理,并发现了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比如:将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再分解,同时结合教学环节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由于视频、音频的声音较小,视频音画不同步导致学生无法跟着老师的指令学唱歌曲,那么在我自己上课的时候把这些视频教学调整为实时用钢琴弹,带着学生一起学唱歌曲。
对于本周进行教学的同学们来说,在线上进行直播教学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同学们都带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投入到本周的E课堂的教学中。针对本周的教学,同学们充分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再显得那么不知所措,而是能更加井然有序的展开教学活动。